



6月17-18日,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23学术年会暨第36次理论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主办,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承办,湖南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智能财会研究中心”协办。此次研讨会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财务与会计问题”为主题,共设立了14个分论坛,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云集会场,展开了热烈交流。
分论坛1-2以“公司治理与企业行为”为主题,分别由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吴溪教授、扬州大学商学院院长李志斌教授主持。来自厦门大学、湖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包括企业违约风险与企业信誉、基于财务行为视角的企业创新绩效、共同机构持股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监管型小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等议题,对提高公司治理效应,规范企业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分论坛3-4以“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为主题,分别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玉德研究员、湖南大学龚光明教授主持。来自中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包括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情绪与商誉、企业的合规管理与投资效率以及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变革下企业治理等议题,将数字化技术扩展到资本市场,为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提供了新的启示。
分论坛5-6以“绿色低碳转型”为主题,分别由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院长潘彬教授、湖南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刘建秋教授主持。来自福州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着重讨论了绿色低碳背景下,企业的投资效率、企业审计、环境绩效评价以及信息披露等议题,在当前我国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企业更高质量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参考。
分论坛7-8以“政策与资本市场”为主题,分别由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青教授、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院长赵华教授主持。来自湖南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紧密联系各项政策,围绕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证监会随机抽查制度、上市标准等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展开了深刻讨论,对提升企业投资效率,提高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分论坛9-10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分别由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孙光国教授、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钟廷勇教授主持。来自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讨论了人口老龄化、债券持有人财富、高校持股、CEO职业生涯关注、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数字金融、劳动力成本粘性等议题,拓展了数字化转型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应用场景,丰富了企业如何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研究。
分论坛11以“公司治理与组织架构”为主题,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院长张敦力教授主持。来自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讨论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媒体情绪与费用粘性、家族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小股东“用嘴投票”和企业MD&A语调管理之间的关系等议题,拓展了组织架构对公司治理影响方面的研究,为企业完善组织架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方向。
分论坛12以“企业创新”为主题,由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院长胡国柳教授主持。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高校的学者围绕主题分别展开了主题汇报和互相点评交流,讨论议题涉及企业创新和股权资本成本的关系、客户绿色创新的供应链溢出效应、国资管理体系改革的预期外效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企绿色创新质量的关系,对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促进供应链协同提供经验证据。
分论坛13-14以“ESG”为主题,分别由西南财经大学吉利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耿云江教授主持。来自中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高校的10余位学者就ESG与企业集团传染效应、国企中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供应链之间的关系进行汇报与讨论,对政府如何推动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ESG表现与企业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各分论坛专家、学者围绕主题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针对论文中的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报告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既有对前沿领域的探索,又有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思考,不仅促进了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作出了贡献。(文/肖翠、周观玉 图/申力平 潘子颖 审/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