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秋分节气,如何“养收”、“养肺”?
2017年03月31日 点击:[]

2016-09-23 10:23:48

早卧早起平和安宁

祖国医学认为,养生之道在于使人体的生理活动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外泄趋向于收敛、闭藏,人体的起居作息也需相应调整,因此“秋分”时节需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精,凡起居、精神、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泻,奉藏者少”。意思是秋风急扫,天气肃杀,白霜徐降,地气清明。此时应像鸡一样“早卧早起”,早卧可顺应自然,收敛固护人体的阴精;早起可顺应寅时(清晨3-5时,为肺经当令之时)人体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在情志调养方面,人们应努力保持情绪平和,神志安宁,避免大起大落,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在经历了“春生”、“夏长”后,秋天就应从容平和不急不躁地等待收获,故此时需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之气。假如错过了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生长,到了秋天不免愁悲,此时也不应任由惆怅的情绪恣生蔓延。为保持心态的平和,就应学会自我调节,可以听听舒缓轻快的音乐,读读修身养性的书籍,练习书法和绘画也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趁着秋高气爽远足旅行,登高望远,都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人心旷神怡。

如果违反了秋季的“养收”之道,人体的肺气就会受损。从五行来看,肺为肾之母,肺气虚损则肾气不固,到了冬季就会出现泻下完谷不化之类的漏精、漏气、漏神的病症。因为“收”没养好,肾精就“藏”不住了,就会往外漏。可见秋季“养收”是相当重要的。

及时添衣抵御秋寒

秋分后太阳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日夜的温差也较大。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因此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物,早晚应该穿得多一些,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须注意保暖。保暖就是固护人体的阳气,使原本的体弱之躯不需要额外透支机体的阳气来维持肤温。使阳气内敛,不轻易地扰动它耗散它,这其实也是秋季“养收”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了抵御秋寒以及紧随而来的冬寒,除了添衣,从人体自身的角度讲,秋天是贴秋膘,增加皮下脂肪含量的一个季节。这一点,人类其实和动物是一样的,增加皮下脂肪就是储存能量。经历了苦夏、疰夏后,进入秋天,食欲渐增,适当进食些肉类,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因此秋季绝对不是一个适合缩食减肥的季节。

多酸少辛润燥补肺

秋季是“养收”的季节,在“五味”中就应多食酸味,少食辛味,因为酸味收敛补肺,又能生津润燥,辛味发散泻肺,所以要多吃味酸甘润的果蔬,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秋天是吃水果的季节,水果以酸味、甜味为主,甜味则是一年四季都应该吃的,甘者土味,而土旺于四季。秋季最适合吃的水果就是梨,梨色白多汁,最能滋阴润燥,唯其色白,白色入肺,故又是润肺佳品。秋季对应于五脏中的肺脏,肺主皮毛,因此秋季又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自己毛发生长的季节。有个成语叫“明察秋毫”,“毫”就是指秋天长出来的小绒毛。现代很多人饱受脱发的困扰,那么入秋后多进食酸味食物,再配合肉类的营养,就能促进头发的生长。此时最宜进食的补肺之物就是山药,山药同样色白入肺,是最好的补肺之品,嚼之味酸,连皮带须地吃长条山药最有利于头发的生长。

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温燥,秋分之后,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秋燥易伤津液,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症。故秋季应多喝水,多吃酸甘滋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秋梨、莲藕、柿子、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动静结合调养肺气

秋分时节天高气爽,正是进行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如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或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呬”字诀呼吸吐纳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可强身,静可养身,以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秋季“养收”,“收”对应于“呼吸”中的“吸”,所以应该趁着秋天多做点深吸气。借着秋天肺气能量生发起来的这股劲儿,多做呼吸吐纳,清清自己的肺,有利于排出蓄积在肺里的浊痰、黏液,使肺脏更加清净,以调养肺气。

文档附件: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