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组织 > 正文

学生组织

体验指尖上的艺术 感悟非遗文化传承——长沙理工大学“湘楚拾遗”非遗实践团之“面塑 ”文化调研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8日 来源: 作者:

弘扬非遗文化,传承艺术匠心,让当代大学生零距离感悟中国非遗艺术的魅力与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匠心精神。7月26日,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莎、新闻系副教授戴钰带领非遗文化实践团8位学生来到创谷长沙市天心区文化广告产业园开展非遗文化实践调研。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捏面人等, 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主要原料为面粉、糯米粉。2008年面塑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金成,作为“面人萧第五代传人”是长沙市天心区非遗面塑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创立的“金杵面塑”被认定为长沙市级非遗项目“面塑制作技艺”保护单位。

“老手艺要发展,要抓住年轻人的喜好”。陈金成的面塑代表作除了来源于《三国演义》和《西游记》中的《战长沙》《四大天王》《取经路上》等,还有来源于近现代的历史人物题材和湖湘文化的作品《曾国藩》、《左宗棠》、《爱晚亭》系列等。陈金成对传统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从动作、神态、性格等方面入手,虽然面塑有着较强的可塑造性,但一个人物的成功制作要反复修改,精雕细琢,追求精益求精。陈金成还把其文创作品做成了年轻人青睐的形式——盲盒,他在台湾推广面塑时,边制作边售卖,三天时间就把一百多套“盲盒”作品等全部售出了,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好评和喜爱。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每个传统面塑手艺人的精力又十分有限。“传统面塑的推广有着很大的困难,制作周期长和量产产能低局限了面塑的发展。一个作为收藏品的面塑,几个月也不一定可以完成。”陈金成也在想办法解决现在面临的难题,比如改进制作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适当使用机器辅助制作。 

陈金成在工作室还耐心地给体验面塑艺术的青年人、小朋友讲述捏面人制作程序,“捏圆简单吗?” “那捏好圆容易吗?”陈金成一连串问题调动体验者的好奇心。“你只有把圆捏好了就算是打好了基础”,陈金成孜孜不倦地讲述着面塑的基本知识,并教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捏出一个“小作品”。原本是一个圆圆的面团,在陈金成手中几经揉捏划刻,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美猴王。

金杵面塑所用到的材料都是他们亲自调配的,连色素也是选用的食品级的。“看到关于橡皮泥的种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我的感触也很深。我们工作室也一直研发采用健康环保的原材料,即使孩子吃了我们做的面塑也不会有什么问题。”陈金成说道。也有许多家长订购工作室的原材料,因为金杵面塑的品质让他们放心。

“我们也在不断地尝试中,精简面塑的制作工艺,有些可用模具代替的工艺,可以让乡村里的村民代加工进而大规模生产。以后会走两条线:一条走类似于手办的路,让每个小的面塑更接近盲盒的价格;另一条走纯手工定制的路,毕竟每个面塑师傅的精力是有限的。”2020年,陈金成还与腾讯达成了合作,与王者荣耀共同研创一款韩信的皮肤。陈金成的话,让我们看到了面塑的未来与希望,传统行业也能开新花,我们非遗的产品也能有广阔的市场。

金杵面塑有2个工作室,1个体验馆。陈金成两次代表长沙非遗项目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2021年7月,在长沙市政府领导下,代表湖南参与“花城话长沙,手可摘星辰”推介活动展演面塑。非遗文化传承有望实现三高四新的战略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共同的努力。作为非遗文化实践团的我们,通过媒体传播,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中华文化的手艺与传承,是我们为之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与使命。(文/危婷 图/颜志雄 杨祎莎 杨心怡 审/刘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