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正文

媒体外语

【新湖南】用英语传播基层魅力 长沙理工大学学子返乡进行中国文化外宣翻译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3日 来源: 作者:

本文来源:新湖南

本文链接: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103/202103031726053279.html


新湖南客户端3月3日讯(通讯员  龙洋)“哇!不看不知道!原来臭豆腐的制作工艺与发展历史如此生动有趣啊,我一定要将它们记录下来,翻译好后分享给我的留学生朋友们,让他们也一起来欣赏欣赏中国的传统美食工艺!”来自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浩在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馆进行“翻译医生”社会实践时欣喜说到。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以实践育人理念为指导,已开展“翻译医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4年。“翻译医生”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用英语表达基层社会,用英语传播基层魅力,并力求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020年1月20日-2021年2月28日,为加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传承,外国语学院组织全院319名学生赴云南、福建、四川等20个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湘西剿匪纪念馆、长沙烈士公园等多个红色文化景区及特色建筑群,开展特色文化及非遗文化调研,撰写翻译报告,完成了近5万字的翻译与校对工作。

张浩正是实践活动的一员。在活动开始之前,作为长沙本地人的张浩就深深感受到了老长沙臭豆腐的魅力,不管是来长沙旅游的游客还是市民,都会一品臭豆腐的滋味。于是他来到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馆,向工作人员表明了自己的来意,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及学院翻译团队的力量能更好地传播古老美食的文化魅力。他发现,对博物馆相关材料进行翻译和校对时,也充分提高了自己的翻译能力和专业素质,也为以后践行“文化摆渡者”精神助力。

“翻译医生”的开展与进行不仅让参与活动的同学受益匪浅,也给社会带来深远影响以及良好效应。在实践活动进行期间,地方文化部门积极为同学们提供相关资料与支持,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在广东省英德市英红镇红茶茶地参加翻译实践的王筱婧同学及其团队对茶地标识及茶叶包装进行了翻译,其表现赢得了当地部门工作人员及乡镇的肯定,表示希望能与“翻译医生”团队进行进一步的挂牌合作。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时代,外语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而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课堂,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学子需要多利用寒暑假时间到基层受教育、长才干。”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坚介绍学院社会实践活动初衷道。

深入开展“翻译医生”这一中国文化外宣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积极引导着学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成长为“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文化摆渡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一带一路”。 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文化摆渡者”,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一带一路”。

 

 

 

外语学子张浩用英语介绍文和友臭豆腐的制作过程

 

 

 

外语学子王筱婧在英德红茶茶地进行翻译实践

 

 

 

外语学子蔡佳瑶、康玥、李嘉钰、杨璀赴益阳烈士纪念广场进行翻译实践


 

 

 


外语学子翟鑫鑫用英语介绍家乡非遗“唐三彩”


 

 

 

外语学子苏凤宜在大安古建筑群进行翻译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