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书记信箱:cslgsjxx@csust.edu.cn
  • 校长信箱:cslgxzxx@csust.edu.cn
当前位置: 首页>>综合新闻>>正文

“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新诗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9年06月24日 17:20 来源:

庆华诞、颂初心,学校庆祝建国7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逐渐拉开序幕。《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新诗发生百年之际,为深入研究新诗诸议题,促进新诗研究成果推介,联合文法学院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于621日至23日举行了众语杂生与未竟的转型:新诗研究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本校师生2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百年中国新诗发展这一重要的学术命题。

622日上午八时半,会议开幕典礼在学校云塘校区文科楼B区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我校副校长杨伟军,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会长卓今研究员分别致辞,为大会拉开了帷幕。湖南省政府参事、我校社科联副主席成松柳及人文社科处、文法学院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

杨伟军简要介绍了学校、文法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的概况,列举了中文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同时也向与会专家表达了愿望,希望各位专家学者能继续支持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特别是中国语言文学的发展。

吴思敬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于新诗研究者的敬意,他将新诗研究者看作中国新诗发展的希望之一,并指出诗人和时代的密切关系。对于新诗身份的合法性或类似问题,他认为新诗已有百年历史,而依然是众语杂生、转型未竟,新诗的发展和成长依然面临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借此机会,能够进一步推动新诗研究的深入。

卓今简要介绍了湖南省诗歌界的发展情况,对我校中文学科所取得的成绩、对此次会议议题的重要性都表示了充分肯定,也祝愿我校人文社科工作、尤其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迈上更高的平台。

在接下来的研讨之中,与会专家围绕新诗的发生与合法性的研究、新诗传统的研究、新诗语言问题研究、新诗的传播与接受研究、重要新诗个案研究、新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姜涛(北京大学)以袁可嘉、朱光潜、沈从文等诗人对新诗现代化的论述为中心,结合上世纪40年代后期诗歌理论的发展情况,发表了主题为《民主诗学的限度——比较视野中的新诗现代化》的报告;陈太胜(北京师范大学)以戴望舒、卞之琳、徐志摩、穆旦等诗人的爱情诗为例,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考察了诗歌文体与诗人的政治想象的关系;李润霞(南开大学)基于自身对文献史料的研究经验,从史料发现、整理、运用、研究四个角度对新诗作品中的再造经典与文学史的辨伪问题提出了详细有深度的建议和意见,我校易彬教授在编年汇校视阈下对穆旦前期诗歌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孟泽(中南大学)、翟月琴(上海戏剧学院)、张立群(汕头大学)、张德明(岭南师范学院)等专家学者分享了他们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闭幕式上,陈太胜教授和张立群教授从诗人个案分析、史料研究、诗论建设等方面对各讨论组的研讨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也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够不断深入。易彬教授在闭幕词中回顾了《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诗歌研究栏目的大致发展历程。

此次会议前,21日下午和晚上,还举行了两场主题讲座,为南开大学卢桢博士主讲的旅行中的文学课——打造属于你的文学旅行和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主讲的面向新时代,诗人何为?值得一提的是,暴雨和停电虽然影响到了讲座的进行,却也激发了一种奇妙的诗情。特别是吴思敬教授在烛光之中持续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对每一位听众都无异于一场诗的洗礼。

本次会议邀请国内知名的中青年研究者,就新诗发展的诸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新诗发生百年之际,面带众语杂生和转型未竟的局面,必将推动新时代中国新诗研究的纵深发展。

(文/柳晓珊  /陈浩凯)

上一条:党委书记付宏渊带队看望云南校友、走访相关企业 下一条:四川路桥集团·长沙理工大学首届“管理培训生人才班”结业典礼顺利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