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招生就业 > 通知公告 > 正文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3日 22:28   作者: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 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 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 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教育、科技、 人才工作,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以创造之教育培养 创造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 性支撑,定于 2023 年 5 月至 10 月举办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 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 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 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 之花。
——更中国 。更深层次、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充分 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丰硕成果,集中展示新发 展理念引领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提升新时代中国高 等教育的感召力。
—— 更国际。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汇聚全球知 名高校、企业和创业者,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 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提 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
——更教育。 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 深度融合,弘扬劳动精神,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造就敢 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 塑造力。
——更全面。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鼓励各 学段学生积极参赛,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 环节,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
——更创新。 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 动能新优势,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 能,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提升新时 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
——更协同。 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 联互通,推动形成开放大学、开放产业、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
— 2 — 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共同合 作、互相包容、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
三、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 量,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 新文科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 式深刻变革,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切实提高学 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 慧才干,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 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 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 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形成 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
四、大赛内容
(一)主体赛事。 包括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职教赛道、产业命题赛道和萌芽赛道(详见附件 1—5)。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详见附件 2)。
(三)同期活动。 即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成立仪式、世 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指数发布会、大赛优秀项目资源对接会等系列 活动。
五、组织机构
(一)大赛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 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乡村振兴局、 共青团中央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天津大学承办。
(二)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由教 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主任、教育部和天津市 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主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要负责同志担任
秘书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作为成员,负责大赛的组织 实施。
(三)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负责项目评审等工作。
(四)大赛设立纪律与监督委员会,负责对赛事组织、参赛 项目评审、协办单位相关工作等进行监督,对违反大赛纪律的行 为予以处理。
(五)大赛总决赛由中国建设银行冠名支持,各省级教育行 政部门可积极争取中国建设银行分支机构对省级赛事的赞助支 持。
(六)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成立相应的赛事机构,负责本 地比赛的组织实施、项目评审和推荐等工作。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 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 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 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 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 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 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 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
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 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 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 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 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 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
年龄不超过 35 岁(1988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要严格开展参赛项 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 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 荣誉奖项等方面。
七、比赛赛制
(一)大赛主要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总决赛三级赛制 (不含萌芽赛道以及国际参赛项目)。校级初赛由各院校负责组 织,省级复赛由各地负责组织,总决赛由各地按照大赛组委会确 定的配额择优遴选推荐项目。大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各地报名团 队数(含邀请国际参赛项目数)、参赛院校数和创新创业教育工
作情况等因素分配总决赛名额。
(二)大赛共产生 4100 个项目入围总决赛(港澳台地区参 赛名额单列),其中高教主赛道 2300 个(国内项目 1800 个、国 际项目 500 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600 个、职教赛道 600 个、产业命题赛道 400 个、萌芽赛道 200 个。
(三)高教主赛道每所高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 5 个,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3个, 职教赛道每所院校入选总决赛项目不超过 3 个,产业命题赛道每 道命题每所院校入选项目不超过 3 个,萌芽赛道每所学校入选总 决赛项目不超过 2 个。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报名(2023 年 5—8 月)。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 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ncss.cn)进行报名, 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 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布,
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 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 2023 年 5 月 29 日,报名截止时间由各 地根据复赛安排自行决定,但不得晚于 8 月 15 日。国际参赛项 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进行报名(网址: www.pilcchina.org),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二)初赛复赛(2023 年 6—8 月)。 各地各学校登录
https://cy.ncss.cn/gl/login 进行大赛管理和信息查看。省级 管理用户使用大赛组委会统一分配的账号进行登录,校级账号由 各省级管理用户进行管理。初赛复赛的比赛环节、评审方式等由 各校、各地自行决定。各地应在 8 月 31 日前完成省级复赛,并 完成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遴选工作(推荐项目应有名次排序,供总 决赛参考)。国际参赛项目的遴选推荐工作另行安排。
(三)总决赛(2023 年 9—10 月) 。大赛设金奖、银奖、铜 奖;另设省市组织奖、高校集体奖及若干单项奖。入围总决赛的 项目将通过评审,择优进入总决赛现场比赛,决出各类奖项。大 赛组委会通过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https://www.ncss.cn)为参赛团队提供项目展示、创业指导、 人才招聘、资源对接等服务,各项目团队可登录上述网站查看相 关信息,各地各校可充分利用网站资源,为参赛团队做好服务。
九、工作要求
(一)宣传发动。 各地各校要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 织工作,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二)协调组织。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协调高教、职 教和基教等职能处室共同参与,组织做好省域内比赛和项目推荐 工作。
(三)提供支持。 各校要做好学校初赛组织工作,为在校生 和毕业生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将为参 赛团队提供多种资源支持。
(四)扩大共享。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共享, 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对接和落地转化。
十、其他
本通知所涉及内容的最终解释权,归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 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委会所有。
十一、联系方式
(一)大赛工作 QQ 群号为 760259385,请各省级教育行政 部门指定两名工作人员加入该群,便于赛事工作沟通交流。
(二)大赛组委会联系人:
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萧潇
联系电话:010-68352259
电子邮箱:jybdcw@chsi.com.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 18 号金贸大厦 C3 座
邮编:100044
天津大学 张诗阳
联系电话:022-85351069
传真:022-85351069
电子邮箱:tjdxcxcy@tju.edu.cn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 92 号
邮编:30007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 刘坤
联系电话:010-66097850
电子邮箱:internetplus@moe.edu.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 37 号
邮编:100816
附件:1.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高教主赛道方案
2.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3.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职教赛道方案
4.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5.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萌芽赛道方案
教 育 部
2023 5 19


分享到:


上一条:关于加强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和核查工作的通知

下一条: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关于开展 第九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项目准备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