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发展路

【喜迎党代会】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综述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24日  来源:


十三五”期间,我校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按照《长沙理工大学推进“百强”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龙头,实施优势特色学科突破工程、理学学科强化工程、战略新兴产业学科提升工程和人文社科学科振兴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5个学科上榜,其中土木工程学科排在B+档(前10%-20%),交通运输工程、工商管理排在B档(前20%-30%),电气工程、水利工程排在B-档(前30%-40%)。2018年,学校成功入选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行列,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工商管理、电气工程、水利工程、应用经济学入选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在上海软科的2020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榜单中,学校位次从2018年的167名上升到2019年的150名,再上升到2020年的126名,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注重顶层设计,着力构建高质量的学科建设新格局

一是建立了省、校两级高水平学科建设新体系。根据“强化工科优势,夯实理科基础,发展特色文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努力构建国际知名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区域(行业)一流学科或特色学科为主的多层次学科体系”的思路,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先期入选5个学科)、“区域(行业)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先期入选8个学科)和“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领域)建设项目”(先期入选5个学科),实施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此外,还增设专项经费,支持人文社科振兴计划与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有效构建起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省、校两级新的高水平学科建设体系。

二是构建了“三三制”的推进组织新架构。为了广泛调动职能部门、学院、学科三方的积极性,着重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推进、学院主动作为、学科自主发展、全校师生积极

参与的建设新格局,探索形成了“三三制”的推进组织新架构,即学校、学院、学科“三个层次”纵向推进;“三个两翼”横向协同:职能部门的牵头作用与学院的主体作用、学院班子的保障作用与首席专家的主导作用、首席专家的带头作用与学科团队的聚集作用,广泛凝聚了推进合力。

三是创建了“十大推进体系”新模式。制定了《推进“百强”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任务分工表》《“百强”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任务量化指标分解表》。确定了13个一流学科建设首席专家并明确4个ESI学科建设实行院长负责制。成立了由12位校内专家与9位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专家咨询小组。有效构建起高水平学科建设的目标体系、任务体系、责任体系和实施体系,分解建设目标与任务,强化责任意识,狠抓任务落实。建立完整的建设标准、资金投入与管理、遴选、监控、绩效评价体系,实施全链条闭环管理、分类归口管理,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2018年省财政厅专家评价组进驻我校开展“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时,对学校的管理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具有推广意义。

 

狠抓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是以制订并实施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为契机夯实学科内涵发展根基。在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家“双一流”建设状况等数据信息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近100位来自“双一流”高校A类或B+及以上的校外专家对13个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评审,促进各学科实施方案在科学性、前瞻性和落地性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学科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机制,在“双一流”项目申报、经费支持、绩效考核等方面,坚持将各学科实施方案作为重要标准,有力促进了各学科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强化内涵、夯实基础。

二是以ESI学科建设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通过多次召开ESI学科建设推进会或研讨会,共同研判形势,统一认识,明晰发展路径,协同强力推进。通过图书馆定期发布高质量的ESI学科建设分析报告,从洞察学科方向、聚焦研究前沿、扩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对每个学科都提出了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建设建议,收到良好成效。近几年,我校ESI学科进步迅速,在2020年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四个EIS学科(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数学)晋升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全球排名前1%ESI学科数量跃居湖南省属高校第一位,并在全球排位提升了94位,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高校之一。

三是以高水平学科建设助推学校重点工作协同发展。充分发挥高水平学科建设龙头地位,加大高水平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围绕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新增博士点申报、第五轮学科评估等重点工作,积极推进学科与专业、课程、学位点协同发展,构建了以高水平学科建设为支撑的协同发展体系。

据统计,学校在一流本科专业、新增博士点、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大多数出自建设的高水平学科。

 

突出绩效管理,切实增强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一是以“双一流”项目库建设推进学科建设精细化。从项目申报年度、范围、类型、条件、程序及申报组织的有关要求、时间节点,以及13个建设项目的资助建设内容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详细安排。聚焦目标、严格标准,认真开展了“双一流”建设项目立项专家评审,从项目绩效目标设置的科学性、材料申报的规范性、经费安排的合理性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严格评审。近年来,共立项“双一流”项目1000多项,进一步强化了学科建设的项目化、精细化管理。

二是建立健全加强学科建设绩效考核的体制机制。出台了《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双一流”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双一流”建设成果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推进学科建设的制度体系。制定了《学院高水平学科建设绩效年度考评指标体系》,从建设过程、效果与实施方案的符合度,主要目标的达成度,建设的组织与管理,标志性建设成效等四个维度完善了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的绩效考评机制。学校每年均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双一流”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各学科开展资金绩效评价,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双一流”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资金监管以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加强了对各学科经费实施的过程跟踪和成效监测。根据各学科经费使用进展情况,定期发布公告,督促加快建设步伐,确保经费有效投入到学科建设中。同时,对于资金使用设置了负面清单,提出了明确规定:凡在年度检查、中期考核中发现与建设目标存在严重差距的项目,学校给予退出建设项目处置,并按照规范的申报与遴选流程,适当增补相应类别项目予以建设。此外,还在部分建设项目遴选中开展开放式竞标,激发各学院及学科的建设活力。

在2020年的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工作中,我校成绩优异,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报》  期次:第513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