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授课与教学成果
主要承担本科生《“迷你”马拉松》、《体适能》,以及研究生《全民健身概论》课程教学;
(一)个人荣誉
1.2013年被遴选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
2.2014/15年度被评为“长沙理工大学师德标兵”;
3.2004年、2007年、2009年、2015年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
4.2010年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优秀教练员”。
(二)主持的教研教改项目
1.大学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校教研教改一般项目(编号:JG1450),2014年,已结题;
2.高校公共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校教研教改一般项目(编号:JG0847),2008年,已结题。
(三)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教研教改论文
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体育文化导刊》(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第10期;
2.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研究,《湖北体育科技》,2017年第7期。
研究方向及研究团队
1.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社区体育公共空间共建共治共享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0BTY022),2020年,在研;
2.基于共生理论的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5CTY005),2015年,已结题;
3.健康湖南推进中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17C0076),2017,已结题;
4.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效性评价机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体育专项课题(教育部重点)(编号:GLA102030),2010年,已结题;
5.全运会的道德危机及其治理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3YBA008),2013年,已结题;
6.湖南省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自筹项目(编号:07YBB322),2006年,已结题;
7.健康湖南推进中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7C0076),2017年;
8.大学生余暇体育健身方案的构建研究,湖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07hnjy031),2006年。
科研成果
(一)已出版著作和编写教材
1.《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问题的伦理审视》(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年;
2.《体育市场竞争策略与管理》(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3.《当代大学阳光体育》(主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年;
4.《大学体育教程》(副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独著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主要论文
1.从运动到活动:新时代全民健身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5期;
2.背离与回归:体育市场主体的契约精神,《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2018年第6期;
3.基于共生理论的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共生度测定研究,《长沙理工被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4期;
4.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体育强国建设,《北京体育大学学报》(CSSCI),2017年第8期;
5.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机遇、挑战与路径,《体育学刊》(CSSCI),2017年第5期;
6.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共生关系的现实观察与发展路径,《中国体育科技》(CSSCI),2017年第4期;
7.体育产业化的伦理批判,《伦理学研究》(CSSCI),2017年第1期;
8.近几届全运会竞赛问题的伦理审视,《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6年第4期;
9.第三方监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质量的理论分析,《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15年第1期;
10.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和谐内涵,《体育学刊》(CSSCI),2007年第2期;
11.现代竞技体育功利价值观泛化的社会成因分析及其矫正,《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8年第11期;
12.竞技体育文化的动态和谐理论阐释,《西安体育学院学报》(CSSCI),2008年第6期;
13.奥林匹克奖牌图案文化解读,《体育文化导刊》(中文核心),2009年第1期;
14.奥林匹克运动的和谐发展,《体育文化导刊》(中文核心),2008年第1期;
15.对我国田径项群类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比较研究,《体育科学》,2004年第6期;
16.我国体育赞助的困惑与发展对策,《体育学刊》,2004年第4期;
17.我国体育明星广告市场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