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
发布时间: 2017-10-20 10:04:35 浏览量: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2017)
一、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具备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胜任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知识要求
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艺术、心理学等知识。
第二、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和数理统计、离散结构、物理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第三、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电路基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等工程基础知识。
第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
第五、工具性知识。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
第六、法律与管理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知识。
2.能力要求
第一、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第二、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开发工具使用的能力和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和提出最优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四、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终身教育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素质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第三、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四、综合素质: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一)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软件系统研发和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产品研发方面的特色。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结合,个性发展与团结协作的结合,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现途径
1.前两年按大类统一课程,达到宽口径的目的。
2.专业基础课程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系统设计能力,达到厚基础和保持专业原有特色的目的。
3.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开设独立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工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循序渐进,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4.软件系统研发特色通过每学期的软件编程课程不断线以及第2学年夏季的3周集中实践环节《软件系统开发实训》来实现。
5. 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产品研发特色通过每学期的软件编程课程不断线、第二学年开始的硬件课程不断线、第三学年开设软硬件结合的课程《嵌入式系统(上)、(下)》以及第3学年夏季3周的集中实践环节来实现。
6.在学校规定的通识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新增“社会与职业素养”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7.“学生研究计划和第二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8.本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基础上,设置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三个方向课程群。其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是:
(1)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2)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汇编语言、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A、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3)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Java程序设计、机器学习、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
四、毕业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毕业要求
1. 思想道德和职业规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1.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
1.2 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1.3 理解计算机相关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要求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能将其用于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建模。
2.2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等知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能将其用于复杂工程问题模型的实现。
2.3 掌握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所需的软件理论与开发知识,能将其用于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系统的研发、设计和维护。
2.4 掌握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所需的硬件理论知识,能将其用于计算机硬件及其应用系统的分析、研发、设计和维护。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1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相关文献,具有资料阅读和文献研究能力,并用于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推理。
3.2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学习,能够识别复杂工程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自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3.3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原理对其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提炼、定义、建模、分析和评价。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1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计算机软硬件或相关产品的设计目标。
4.2 能够在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综合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4.3 能够根据明确的需求,设计出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用设计文档、原型系统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4.4 了解计算机领域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具有创新意识。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1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原理,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案,并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
5.2按照研究需要设计实验,能正确操作实验装置,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实验环境进行实验,并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5.3参照科学的理论模型对比实验数据和结果,说明实验和理论模型的结果差异。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1学会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6.2 能够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的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硬件工具进行模拟,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正确认识计算机技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熟悉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7.2能识别和分析计算机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能进行客观评价。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1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工程实践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信息污染和计算机污染等相关领域的新概念,并做出正确的评价,能充分考虑工程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
8.2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识环境问题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具有节能环保意识。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了解计算机相关工程问题的多学科技术背景特点,能主动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够针对计算机相关工程实践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完成整个设计周期中个人的任务,或者在团队中担任负责人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与结果,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通过书面报告、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和口头陈述清晰地表达团队或个人观点与设计理念。
10.2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通过阅读国内外技术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环节,理解不同文化、技术行为之间的差异,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活动所需的经济与管理因素,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在多学科背景下,将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中涉及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进行最优求解。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身心健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注重身心健康,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合适的方法自我学习,不断适应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二)保障措施
本专业所培养的能力通过以下课程实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 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
学生毕业时要求修满168学分,其中6学分用于修读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
毕业学分168
|
理论教学: 124.5学分(74.1%) |
必修:87.5学分(52.1%) |
|
选修:37学分(22.0%) |
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 6学分(3.6%) |
||
其他选修课:31学分(18.4%) |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3.5学分(25.9%) |
|||
第二课堂≥14学分 |
备注1: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至少修读6学分。其中“大学应用语文”(1.5学分)和公共艺术类课程(2学分)为限选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包括《美术鉴赏》、《书法鉴赏》、《艺术导论》、《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课程,本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其中1门鉴赏课程。
备注2:其他选修课是指除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以外的所有选修课(含限选课)。
九、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离散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编译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概论、接口技术(见附件1)。
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软件系统开发实训、嵌入式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计算机工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见附件2)。
十一、第二课堂活动要求
学生至少获得14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见《长沙理工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长理工教[2013]16号)。其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必修,1-4学年),“形势与政策”(2学分,必修,1-4学年)、“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0.5学分,必修,第一学期)、思政系列课程课外实践(4.5学分,必修)、“大学生卫生与健康”(0.5学分,选修,第一学期)、“大学生创业基础”(2学分,必修)等课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学生开展的创新实验、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计入第二课堂学分。
十二、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
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见附件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件2。
十三、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见附件3,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见附件4。
附件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其中 |
考试/ 考查 |
备注 |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训 |
||||||||||
第一学期 |
1105200015 |
军训 |
必修 |
2 |
2周 |
考查 |
|||||||
04010X0015 |
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
必修 |
0.5 |
8 |
8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2000025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必修 |
1 |
16 |
16 |
考查 |
|||||||
0302000023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
必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302200015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课外实践 |
必修 |
1 |
1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15 |
体育(一)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502000035 |
大学英语(一)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701000225 |
高等数学A(一) |
必修 |
5 |
80 |
80 |
考试 |
|||||||
0701000635 |
线性代数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1000 |
信息类专业导论 |
限选 |
1 |
16 |
16 |
考查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2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3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小计 |
必修20.5学分,限选1学分,另1.5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二学期 |
1105000015 |
军事理论 |
必修 |
1 |
16 |
16 |
考查 |
课外16学时,1学分 |
|||||
060100004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1.5 |
24 |
24 |
考查 |
|||||||
060120001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 |
必修 |
0.5 |
0.5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25 |
体育(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502000045 |
大学英语(二)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701000215 |
高等数学A(二) |
必修 |
6 |
96 |
96 |
考试 |
|||||||
0702000405 |
大学物理B(上) |
必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800000005 |
工程认知训练 |
必修 |
1 |
1周 |
考查 |
||||||||
08120004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5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实验 |
必修 |
2 |
60 |
60 |
考查 |
|||||||
0812000737 |
离散结构 |
必修 |
4 |
64 |
64 |
考试 |
|||||||
人文与科学类选修课程 |
选修 |
建议前3年修完,本学期必须完成1门以上 |
|||||||||||
小计 |
必修24.5学分,另0.5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三学期 |
010120003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10120002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实践 |
必修 |
2 |
2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35 |
体育(三)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1201010085 |
通用工程英语听说(上)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501310185 |
大学应用语文 |
限选 |
1.5 |
24 |
24 |
考查 |
|||||||
0702000415 |
大学物理B(下) |
必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702100025 |
大学物理实验B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717 |
汇编语言 |
限选 |
2 |
32 |
32 |
考查 |
|||||||
0812000817 |
汇编语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0917 |
计算机电路基础 |
限选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0918 |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03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4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0812000795 |
软件工程概论 |
必修 |
2.5 |
40 |
32 |
8 |
考查 |
||||||
070100017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必修 |
2.5 |
40 |
40 |
考查 |
|||||||
小计 |
必修19.5学分,限选5.5学分,另2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四学期 |
010100001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10100001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外实践 |
必修 |
1 |
1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45 |
体育(四)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1201100095 |
通用工程英语听说(下)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0945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812100055 |
计算机网络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3005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812003006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116 |
Java程序设计 |
限选 |
2.5 |
40 |
40 |
考查 |
|||||||
0812000126 |
Java程序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876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2.5 |
40 |
40 |
考试 |
|||||||
0812000877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2105 |
Web系统与技术 |
选修 |
2.5 |
40 |
28 |
12 |
考查 |
||||||
0812000878 |
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
必修 |
3 |
3周 |
90 |
考查 |
|||||||
小计 |
必修21学分,限选2.5学分,选修2.5学分,另1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五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其中 |
考试/ 考查 |
备注 |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训 |
||||||||||
0812000275 |
操作系统A |
必修 |
3 |
48 |
40 |
8 |
考试 |
||||||
0812000886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必修 |
3.5 |
56 |
56 |
考试 |
|||||||
0812000887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2115 |
嵌入式系统(上)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100075 |
嵌入式系统(上)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2135 |
社会和职业素养 |
必修 |
1 |
16 |
16 |
考查 |
专题讲座 |
||||||
0812000995 |
专业英语(计算机) |
限选 |
2 |
32 |
32 |
考查 |
|||||||
08120D0475 |
计算机控制技术 |
选修 |
2 |
32 |
26 |
6 |
考查 |
||||||
0812003030 |
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 |
选修 |
2.5 |
40 |
24 |
16 |
考查 |
||||||
0812001026 |
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 |
限选 |
2 |
32 |
32 |
考查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1027 |
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1225 |
软件测试技术 |
选修 |
2 |
32 |
22 |
10 |
考查 |
||||||
1201100145 |
通用工程英语读写 |
限选 |
1 |
16 |
16 |
考试 |
|||||||
0401310055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必修 |
2 |
32 |
20 |
12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812003010 |
系统能力综合实训 |
必修 |
2 |
2周 |
60 |
考查 |
期末 |
||||||
小计 |
必修13学分,限选5学分,选修6学分,另2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六学期 |
0812000265 |
编译原理与技术A |
必修 |
3 |
48 |
38 |
10 |
考试 |
|||||
0812002155 |
嵌入式系统(下)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100085 |
嵌入式系统(下)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0490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选修 |
2 |
32 |
26 |
6 |
考查 |
||||||
0812000686 |
接口技术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0687 |
接口技术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127 |
Linux操作系统 |
必修 |
2 |
32 |
考查 |
||||||||
0812000128 |
Linux操作系统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3056 |
机器学习 |
选修 |
3 |
48 |
32 |
16 |
考查 |
||||||
0812002185 |
数字图像处理 |
选修 |
2 |
32 |
24 |
8 |
考查 |
||||||
08100J0257 |
数字信号处理 |
选修 |
2 |
32 |
20 |
12 |
考查 |
||||||
0812002405 |
软件工程经济学 |
选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812003015 |
知识产权及其管理 |
选修 |
1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3020 |
移动互联网技术 |
选修 |
2.5 |
40 |
24 |
16 |
考查 |
||||||
0812003075 |
大数据技术基础 |
选修 |
2 |
32 |
26 |
6 |
考查 |
||||||
1201100175 |
英语听说写译综合 |
限选 |
1 |
16 |
16 |
考查 |
|||||||
0812200395 |
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
必修 |
3 |
3周 |
90 |
考查 |
|||||||
小计 |
必修14.5学分,限选1学分,选修16.5学分。 |
||||||||||||
第七学期 |
0812200406 |
计算机工程实习 |
必修 |
2 |
2周 |
考查 |
|||||||
0812001645 |
软件项目管理 |
选修 |
2 |
32 |
22 |
10 |
考查 |
||||||
0812200407 |
IT创新创业实践 |
必修 |
2 |
2周 |
计入第二课堂 |
||||||||
0812001655 |
软件外包项目管理及案例 |
选修 |
2 |
32 |
24 |
8 |
考查 |
||||||
0810000846 |
网络安全 |
限选 |
2 |
32 |
24 |
8 |
考查 |
||||||
0502000815 |
第二外语(日语) |
选修 |
3 |
48 |
48 |
考查 |
|||||||
0812001575 |
计算机学科专业前沿 |
选修 |
1 |
16 |
16 |
考查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小计 |
必修2学分,限选2学分,选修8学分,另2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八学期 |
0812200075 |
毕业实习(计算机) |
必修 |
4 |
4周 |
考查 |
|||||||
081220005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12 |
13周 |
考查 |
||||||||
04012X0015 |
毕业教育 |
必修 |
1周 |
考查 |
第18周 |
||||||||
小计 |
必修16学分。 |
||||||||||||
毕业总学分168学分,其中必修131学分,选修37学分。 |
说明:
1、本专业的研讨课共120学时,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中讨论60学时;操作系统A 48学时中讨论10学时;计算机组成原理56学时中讨论16学时;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32学时中讨论8学时;Linux操作系统32学时中讨论16学时;接口技术32学时中讨论10学时。
2、本专业非标准答案考试课程有6门,分别是专业导论,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Linux操作系统实验。
附件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学年 |
学期 |
上机 |
实践类别 |
1 |
1105200015 |
军训 |
必修 |
2 |
2周 |
1 |
1 |
其它 |
|
2 |
08120003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实验 |
必修 |
1.5 |
46 |
1 |
1 |
46 |
实验 |
3 |
08120005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实验 |
必修 |
2 |
60 |
1 |
2 |
60 |
实验 |
4 |
0800000005 |
工程认知训练 |
必修 |
1 |
1周 |
2 |
实习 |
||
5 |
0702100025 |
大学物理实验B |
必修 |
1 |
30 |
2 |
3 |
实验 |
|
6 |
0812000817 |
汇编语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2 |
3 |
16 |
实验 |
7 |
0812000918 |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2 |
3 |
16 |
实验 |
8 |
08120004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实验 |
必修 |
1.5 |
46 |
2 |
3 |
46 |
实验 |
9 |
0812100055 |
计算机网络实验 |
必修 |
1 |
30 |
2 |
4 |
30 |
实验 |
10 |
0812003006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2 |
4 |
实验 |
|
11 |
0812000126 |
Java程序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2 |
4 |
30 |
实验 |
12 |
0812000877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
必修 |
0.5 |
16 |
4 |
16 |
实验 |
|
13 |
0812000878 |
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
必修 |
3 |
3周 |
2 |
4 |
90 |
实训 |
14 |
0812000887 |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
必修 |
0.5 |
16 |
3 |
5 |
实验 |
|
15 |
0812100075 |
嵌入式系统(上)实验 |
必修 |
0.5 |
16 |
3 |
5 |
实验 |
|
16 |
0812001027 |
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实验 |
必修 |
0.5 |
16 |
3 |
5 |
16 |
实验 |
17 |
0812003010 |
系统能力综合实训 |
必修 |
2 |
2周 |
3 |
5 |
60 |
实习 |
18 |
0812100085 |
嵌入式系统(下)实验 |
必修 |
0.5 |
16 |
3 |
6 |
实验 |
|
19 |
0812000687 |
接口技术A实验 |
必修 |
1 |
30 |
3 |
6 |
实验 |
|
20 |
0812000127 |
Linux操作系统实验 |
必修 |
1 |
30 |
3 |
6 |
30 |
实验 |
21 |
0812200395 |
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
必修 |
3 |
3周 |
3 |
6 |
90 |
实训 |
22 |
0812200406 |
计算机工程实习 |
必修 |
2 |
2周 |
4 |
7 |
实习 |
|
23 |
0812200075 |
毕业实习(计算机) |
必修 |
4 |
4周 |
4 |
8 |
实习 |
|
24 |
081220005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12 |
13周 |
4 |
8 |
毕业设计 |
|
25 |
04012X0015 |
毕业教育 |
必修 |
1周 |
4 |
8 |
毕业教育 |
||
合计 |
必修43.5学分。 |
附件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其中 |
考试/ 考查 |
备注 |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训 |
||||||||
1 |
08120002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2 |
08120003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3 |
08120004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4 |
0812000737 |
离散结构 |
选修 |
4 |
64 |
64 |
考试 |
||||
5 |
08120003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6 |
0812003005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选修 |
3 |
48 |
48 |
考查 |
||||
7 |
0812000876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8 |
0812000275 |
操作系统A |
必修 |
3 |
48 |
40 |
8 |
考试 |
|||
9 |
0812000886 |
计算机组成原理 |
必修 |
3.5 |
56 |
56 |
考试 |
||||
10 |
0812000554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2.5 |
40 |
40 |
考试 |
||||
11 |
0812000878 |
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
选修 |
3 |
3周 |
考查 |
|||||
12 |
0812000795 |
软件工程概论 |
选修 |
2.5 |
40 |
32 |
8 |
考试 |
|||
13 |
0812003075 |
大数据技术基础 |
选修 |
2 |
32 |
26 |
6 |
考查 |
|||
14 |
0812001225 |
软件测试技术 |
选修 |
2 |
32 |
22 |
10 |
考查 |
|||
15 |
0812000116 |
JAVA程序设计 |
选修 |
2.5 |
40 |
40 |
考查 |
||||
说明 |
辅修本专业必须完成25学分,其中必修21.5学分,选修3.5学分。 |
附件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其中 |
考试/ 考查 |
备注 |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训 |
||||||||
1 |
08120002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2 |
08120003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3 |
08120004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4 |
08120005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实验 |
必修 |
2 |
60 |
60 |
考查 |
||||
5 |
0812000717 |
汇编语言 |
限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812000817 |
汇编语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6 |
0812000737 |
离散结构 |
选修 |
4 |
64 |
64 |
考试 |
||||
7 |
08120003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8 |
08120004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9 |
0812003005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10 |
0812003006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11 |
0812000876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0877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12 |
0812000275 |
操作系统A |
必修 |
3 |
48 |
40 |
8 |
考试 |
|||
13 |
0812000667 |
计算机组成原理A |
必修 |
4 |
64 |
54 |
10 |
考试 |
|||
14 |
0812000554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B |
必修 |
2.5 |
40 |
40 |
考试 |
||||
15 |
0812000795 |
软件工程概论 |
必修 |
2.5 |
40 |
32 |
8 |
考试 |
|||
16 |
0812000878 |
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
选修 |
3 |
3周 |
考查 |
|||||
17 |
0812001225 |
软件测试技术 |
选修 |
2 |
32 |
22 |
10 |
考查 |
|||
18 |
0812000265 |
编译原理与技术A |
选修 |
3 |
48 |
38 |
10 |
考试 |
|||
19 |
0812002115 |
嵌入式系统(上) |
选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20 |
0812100075 |
嵌入式系统(上)实验 |
选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21 |
0812002155 |
嵌入式系统(下) |
选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22 |
0812100085 |
嵌入式系统(下)实验 |
选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23 |
0812200395 |
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
选修 |
3 |
3周 |
考查 |
|||||
24 |
0812000995 |
专业英语(计算机) |
选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25 |
0812002185 |
数字图像处理 |
选修 |
2 |
32 |
24 |
8 |
考查 |
|||
26 |
0812003055 |
机器学习 |
选修 |
2 |
32 |
24 |
8 |
考查 |
|||
27 |
0812002105 |
Web系统与技术 |
选修 |
2.5 |
40 |
28 |
12 |
考查 |
|||
28 |
0812000115 |
JAVA程序设计 |
限选 |
3 |
48 |
34 |
14 |
考查 |
|||
29 |
0812002145 |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 |
选修 |
2 |
32 |
22 |
10 |
考查 |
|||
30 |
0812000685 |
接口技术 |
选修 |
3 |
48 |
32 |
16 |
考试 |
|||
31 |
0812000127 |
Linux操作系统 |
选修 |
2 |
32 |
20 |
12 |
考查 |
|||
32 |
0812001215 |
计算机算法设计和分析 |
选修 |
2.5 |
40 |
30 |
10 |
考查 |
|||
33 |
0810000846 |
网络安全 |
选修 |
2 |
32 |
24 |
8 |
考查 |
|||
34 |
0812003020 |
移动互联网技术 |
选修 |
2.5 |
40 |
24 |
16 |
考查 |
|||
35 |
0812003075 |
大数据技术基础 |
选修 |
2 |
32 |
26 |
6 |
考查 |
|||
36 |
081220005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设计(论文) |
必修 |
12 |
13周 |
考查 |
|||||
说明 |
修读本专业双学士学位的学生要求完成60学分,其中必修42学分,选修18学分。 |
制订人:陈曦 培养方案负责人: 周书仁 审核人:王威
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2017)
一、培养目标
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具备复杂工程问题研究分析和设计开发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能胜任计算机系统应用、开发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知识要求
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文学、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艺术、心理学等知识。
第二、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和数理统计、离散结构、物理等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第三、工程基础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电路基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等工程基础知识。
第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等专业知识。
第五、工具性知识。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
第六、法律与管理知识。掌握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知识。
2.能力要求
第一、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与表达能力等。
第二、应用知识能力:系统级的认知能力和理论与实践能力,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开发工具使用的能力和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运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第三、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研究和提出最优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四、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终身教育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素质要求
第一、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人文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
第三、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四、综合素质: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专业特色及实现途径
(一)专业特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和湖南省特色专业,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软件系统研发和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产品研发方面的特色。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结合,个性发展与团结协作的结合,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有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实现途径
1.前两年按大类统一课程,达到宽口径的目的。
2.专业基础课程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系统设计能力,达到厚基础和保持专业原有特色的目的。
3.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开设独立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实训、综合实训、工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循序渐进,达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4.软件系统研发特色通过每学期的软件编程课程不断线以及第2学年夏季的3周集中实践环节《软件系统开发实训》来实现。
5. 软硬件结合的嵌入式系统产品研发特色通过每学期的软件编程课程不断线、第二学年开始的硬件课程不断线、第三学年开设软硬件结合的课程《嵌入式系统(上)、(下)》以及第3学年夏季3周的集中实践环节来实现。
6.在学校规定的通识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新增“社会与职业素养”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的。
7.“学生研究计划和第二课堂”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8.本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基础上,设置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三个方向课程群。其对应的课程模块分别是:
(1)软件开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Java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基于J2EE的企业应用开发、软件工程经济学、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2)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汇编语言、嵌入式系统、接口技术A、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
(3)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Java程序设计、机器学习、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
四、毕业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毕业要求
1. 思想道德和职业规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
1.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热爱祖国。
1.2 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历程,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的推动作用,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1.3 理解计算机相关工程技术的社会价值以及工程师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工程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要求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能将其用于计算机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建模。
2.2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的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等知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能将其用于复杂工程问题模型的实现。
2.3 掌握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所需的软件理论与开发知识,能将其用于计算机软件及其应用系统的研发、设计和维护。
2.4 掌握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所需的硬件理论知识,能将其用于计算机硬件及其应用系统的分析、研发、设计和维护。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1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技术获取相关文献,具有资料阅读和文献研究能力,并用于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和推理。
3.2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学习,能够识别复杂工程问题中所涉及的数学、自然科学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3.3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原理对其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提炼、定义、建模、分析和评价。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1 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计算机软硬件或相关产品的设计目标。
4.2 能够在法律、健康、安全、文化、社会以及环境等现实约束条件下,通过综合评价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4.3 能够根据明确的需求,设计出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用设计文档、原型系统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4.4 了解计算机领域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具有创新意识。
5.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1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原理,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合适的研究方案,并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确定模型参数。
5.2按照研究需要设计实验,能正确操作实验装置,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实验环境进行实验,并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5.3参照科学的理论模型对比实验数据和结果,说明实验和理论模型的结果差异。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1学会使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
6.2 能够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的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计算机软硬件工具进行模拟,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相关工具的局限性。
7.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正确认识计算机技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熟悉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7.2能识别和分析计算机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能进行客观评价。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1了解计算机相关的工程实践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解信息污染和计算机污染等相关领域的新概念,并做出正确的评价,能充分考虑工程活动与环境保护的冲突问题。
8.2了解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识环境问题对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具有节能环保意识。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了解计算机相关工程问题的多学科技术背景特点,能主动与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工作。
9.2 能够针对计算机相关工程实践活动进行合理分工,完成整个设计周期中个人的任务,或者在团队中担任负责人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计算机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与结果,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通过书面报告、设计文档、编写代码和口头陈述清晰地表达团队或个人观点与设计理念。
10.2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通过阅读国内外技术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环节,理解不同文化、技术行为之间的差异,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从事计算机工程实践活动所需的经济与管理因素,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在多学科背景下,将工程项目方案设计中涉及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进行最优求解。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身心健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注重身心健康,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合适的方法自我学习,不断适应计算机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二)保障措施
本专业所培养的能力通过以下课程实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五、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4 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七、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学分
学生毕业时要求修满168学分,其中6学分用于修读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
毕业学分168
|
理论教学: 124.5学分(74.1%) |
必修:87.5学分(52.1%) |
|
选修:37学分(22.0%) |
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 6学分(3.6%) |
||
其他选修课:31学分(18.4%) |
|||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43.5学分(25.9%) |
|||
第二课堂≥14学分 |
备注1: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至少修读6学分。其中“大学应用语文”(1.5学分)和公共艺术类课程(2学分)为限选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包括《美术鉴赏》、《书法鉴赏》、《艺术导论》、《音乐鉴赏》、《影视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等8门课程,本专业学生必须修读其中1门鉴赏课程。
备注2:其他选修课是指除全校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类选修课以外的所有选修课(含限选课)。
九、主要课程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离散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编译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概论、接口技术(见附件1)。
十、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大学物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软件系统开发实训、嵌入式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计算机工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见附件2)。
十一、第二课堂活动要求
学生至少获得14学分方可毕业。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见《长沙理工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长理工教[2013]16号)。其中,“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分,必修,1-4学年),“形势与政策”(2学分,必修,1-4学年)、“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0.5学分,必修,第一学期)、思政系列课程课外实践(4.5学分,必修)、“大学生卫生与健康”(0.5学分,选修,第一学期)、“大学生创业基础”(2学分,必修)等课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学生开展的创新实验、发表的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计入第二课堂学分。
十二、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
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见附件1,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件2。
十三、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见附件3,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见附件4。
附件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指导性教学进程计划
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类别 |
学分 |
学时 |
其中 |
考试/ 考查 |
备注 |
|||||
讲课 |
实验 |
上机 |
实训 |
||||||||||
第一学期 |
1105200015 |
军训 |
必修 |
2 |
2周 |
考查 |
|||||||
04010X0015 |
大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
必修 |
0.5 |
8 |
8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2000025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必修 |
1 |
16 |
16 |
考查 |
|||||||
0302000023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 |
必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302200015 |
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课外实践 |
必修 |
1 |
1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15 |
体育(一)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502000035 |
大学英语(一)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701000225 |
高等数学A(一) |
必修 |
5 |
80 |
80 |
考试 |
|||||||
0701000635 |
线性代数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1000 |
信息类专业导论 |
限选 |
1 |
16 |
16 |
考查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2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3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一)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小计 |
必修20.5学分,限选1学分,另1.5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二学期 |
1105000015 |
军事理论 |
必修 |
1 |
16 |
16 |
考查 |
课外16学时,1学分 |
|||||
0601000044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必修 |
1.5 |
24 |
24 |
考查 |
|||||||
0601200015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外实践 |
必修 |
0.5 |
0.5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25 |
体育(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502000045 |
大学英语(二)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701000215 |
高等数学A(二) |
必修 |
6 |
96 |
96 |
考试 |
|||||||
0702000405 |
大学物理B(上) |
必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800000005 |
工程认知训练 |
必修 |
1 |
1周 |
考查 |
||||||||
08120004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517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二)实验 |
必修 |
2 |
60 |
60 |
考查 |
|||||||
0812000737 |
离散结构 |
必修 |
4 |
64 |
64 |
考试 |
|||||||
人文与科学类选修课程 |
选修 |
建议前3年修完,本学期必须完成1门以上 |
|||||||||||
小计 |
必修24.5学分,另0.5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三学期 |
010120003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101200025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外实践 |
必修 |
2 |
2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35 |
体育(三)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1201010085 |
通用工程英语听说(上)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501310185 |
大学应用语文 |
限选 |
1.5 |
24 |
24 |
考查 |
|||||||
0702000415 |
大学物理B(下) |
必修 |
2 |
32 |
32 |
考查 |
|||||||
0702100025 |
大学物理实验B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717 |
汇编语言 |
限选 |
2 |
32 |
32 |
考查 |
|||||||
0812000817 |
汇编语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0917 |
计算机电路基础 |
限选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0918 |
计算机电路基础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03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非标准答案考核 |
||||||
0812000418 |
程序设计、算法与数据结构(三)实验 |
必修 |
1.5 |
46 |
46 |
考查 |
|||||||
0812000795 |
软件工程概论 |
必修 |
2.5 |
40 |
32 |
8 |
考查 |
||||||
070100017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
必修 |
2.5 |
40 |
40 |
考查 |
|||||||
小计 |
必修19.5学分,限选5.5学分,另2学分计入第二课堂。 |
||||||||||||
第四学期 |
010100001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10100001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外实践 |
必修 |
1 |
1周 |
考查 |
计入第二课堂 |
|||||||
0403000045 |
体育(四)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1201100095 |
通用工程英语听说(下) |
必修 |
2 |
32 |
32 |
考试 |
|||||||
0812000945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812100055 |
计算机网络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3005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
必修 |
3 |
48 |
48 |
考试 |
|||||||
0812003006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116 |
Java程序设计 |
限选 |
2.5 |
40 |
40 |
考查 |
|||||||
0812000126 |
Java程序设计实验 |
必修 |
1 |
30 |
30 |
考查 |
|||||||
0812000876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 |
必修 |
2.5 |
40 |
40 |
考试 |
|||||||
0812000877 |
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实验 |
必修 |
0.5 |
16 |
16 |
考查 |
|||||||
0812002105 |
Web系统与技术 |
选修 |
2.5 |
40 |
28 |
12 |
考查 |
||||||
0812000878 |
软件系统开发实训 |
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