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上午,著名伦理学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伦理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哲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唐凯麟教授应邀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学。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傅如良教授主持,学院教师代表、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
唐教授首先对近代以来理性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他指出,文艺复兴以来,启蒙运动思想家提出的理性至上口号,在反封建、反宗教运动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工具理性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现代社会与其说是理性统治的时代,不如说是工具理性的僭越,这种理性强调数字的计算,“计算理性”成了独领风骚的理性。市场经济实行的是“丛林法则”,优胜劣汰。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导致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被搁置。过多强调工具理性的支配作用,结果导致了价值的颠覆和信仰的危机。
其次,唐教授围绕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问题侃侃而谈。唐教授指出:当前社会科学研究形势喜人,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专著和论文涌现,但同时也存在两种不良现象,即“跟风”现象和“实用化”倾向,研究课题和论文往往出于利益考量,独立地探索紧迫的现实问题的不多,不利于年轻人才培养。因此,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必要的研究视角,从书本到实际问题,及时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当代社会发展遇到的问题从伦理学上归结为价值困惑。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以站在全球的视野和时代的高度来深刻思考现实问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政府提供决策和规范,引导人们走出价值困惑的沼泽。
再次,唐教授指出:必须有一种战略的眼光看待社会科学的作用。过去由于我们没有对社会科学给予应有的重视,使我们对一些基本问题长期认识不清,结果引发了许多的失误。社会科学说起来很虚,但历史业已证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忽视了社会科学将会犯历史的错误。
唐教授还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是资本和科学导致了我们欲望的无限膨胀,以及信仰危机问题。唐教授认为我们要正确理解选择和责任二者的关系。当前的信仰危机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暂时的迷茫。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会得到合理解决。
在座谈会中,唐教授多次引用网络词汇以及生活中的例子,如:清华共识、土地公司、华尔街的贪婪、丛林法则等等,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浅显易懂。唐教授热情洋溢的演讲和幽默的言辞博得了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两个小时的座谈使与会师生受益匪浅,大家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杰出的社会科学家的良知以及严谨治学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