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60位知名专家学者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2021-07-07 

本文来源:思想前沿

专家学者

   

曲青山  谢伏瞻  庹   震   李书磊  夏伟东

李景田  赵   刚  于绍良  王树荫  程恩富

齐卫平  丁俊萍  柳建辉  邢光龙  郑永安

杨凤城  陈金龙  程美东  桑学成  王   跃  

吴怀友  徐   川  欧阳淞  艾四林  宋福范

王炳林  肖向荣  吴向东  沈湘平  朱汉国

齐鹏飞  商志晓  王韶兴  张占斌  冯鹏志

王满传  曹    普  周佑勇  褚松燕  李文堂

罗平汉  张志明  高祖贵  马宝成  祝灵君

 陈曙光  孙晓莉  徐浩然  李庆刚  王若磊

焦佩锋  林雅华  赖德胜  唐爱军  郭    强

聂文婷   曹   立   赵   磊   陶元浩  宋劲松


曲青山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曲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回望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探索中收获成功,在失误后拨乱反正,在奋斗后赢得未来。党的百年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党的百年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完成和推进了四件大事。一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三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团结带领人民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团结带领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铸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四座里程碑。一是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它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二是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它冲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从此以后,中国历史开启了新纪元。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它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从此以后,中国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它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从此以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五大贡献。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引领中国不可逆转地走出了近代以后100多年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引领中国人民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备受奴役的苦难命运,解决了几千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迈向了共同富裕的幸福未来。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引领中华民族不可逆转地告别了近代以后的屈辱历史,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引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不可逆转地发展壮大,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体现在引领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不可逆转地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道路,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贡献了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历史昭示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这四件大事、四座里程碑、五大贡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光辉历程,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给予我们无比宝贵的智慧和力量,赋予我们无比坚定的底气和自信。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9500多万党员、14亿多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磅礴之力,创造了百年辉煌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在第二个一百年,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的更大辉煌。


谢伏瞻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谢伏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深刻启示。

  坚决维护核心,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必须有一个众望所归的领袖;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500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是统一全党思想、引领前进方向,勇担时代重任、推动历史变革的领导核心。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好,必须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不断增强维护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做到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思想上高度认同核心、政治上绝对拥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党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

  践行伟大思想,增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政治自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新征程上,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准确把握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深入领会其精髓要义、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坚持不懈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牢记初心使命,努力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在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凝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把握规律大势,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10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大势、把握规律,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在新征程上,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锲而不舍地实现既定目标。

  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历史跨越。党的百年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征程上,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创造活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方向不变、立场不移、原则不改,确保改革开放这艘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开篇,集中体现了党的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力量之源。在新征程上,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以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庹  震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庹  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100年来,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的历史性互动,集中体现在我们党坚定自觉、一以贯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

  这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伟大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立党兴党强党。

  这是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互促进的伟大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党立足中国国情,回应时代要求,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党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顺应人民期待,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相融相通的伟大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论述,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100年来,我们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作为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100年来,我们党能够闯关夺隘、攻坚克难,团结带领人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筑起一座又一座丰碑,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对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贡献。

  要坚持不懈推进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100年来,我们党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始终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我们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新闻报道、评论理论文章和全媒体传播的优势,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平台渠道,深入宣传阐释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作出应有贡献。

李书磊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  李书磊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书记用这样一个新的重大论断统领讲话全文,传递给全党以巨大动力,传递给全国人民以无比信心,传递给全世界以充分善意,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历史自觉、家国情怀和天下担当,展示了百年大党的蓬勃气象和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达了我们最强烈的心声,激发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深挚的感情,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坚定了我们献身伟大事业的意志和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前,胸怀坚定的信仰、信念,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诞生之日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就成为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矢志坚守,以穿越时空的感召力,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毅前行。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近代以来,在各种政治力量的博弈中,为什么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承担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重任?回答这一问题,根本在于把握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诞生于民族饱受欺凌、人民苦难深重的艰难时世,与生俱来负有强烈的使命担当,誓为改变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奋起抗争。这样的初心使命,深刻切中了当时中国的现实危机,更与中华民族渴求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诉求相契合。100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夺取全国政权,执政泱泱大国,引领复兴伟业,靠的就是以初心赢民心、以生命践使命。历经百年风雨,初心使命已深深融入党的基因血脉,成为党独特的政治优势和精神特质。

  自觉践行初心使命,铸就了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初心使命使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结成紧密的命运关联:作为“两个先锋队”的党始终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党的成长发展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融为一体。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以惊人的创造伟力,推动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古老东方大国全面迈向现代化。由此,党的奋斗不仅与争取独立、追求复兴的中国近代史衔接起来,更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衔接起来。在历史中孕育生长的初心使命,让我们党在宏大的时空方位中更加清晰地审视自身位置,引领中国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奋进。

  党的初心使命从历史深处走来,也从科学理论中走来。追根溯源,初心使命的理论源头来自马克思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追求,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科学理论滋养了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初心使命的实践又推动了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凝练概括出初心使命这一重大理论命题,进行详尽阐述并赋予丰富内涵,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表达。作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初心使命在党的政治话语中反复呈现,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丰富和拓展了我们认识党史的维度。同时,我们党把初心使命转化为治国方略和执政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消除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

  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坚定回答了为什么要守初心担使命、如何持续推动全党守初心担使命等根本问题,不断探索筑牢初心使命的有效路径和制度安排;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纳入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为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供坚强保障;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党重温初心使命再出发。这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举措,宣示我们党从未忘记因何而立、因何而兴、因何而进的庄严承诺,开辟了思想建党、制度治党的新境界,塑造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的大党气象。

  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历史关头,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找寻初心、激励使命、扛起责任,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在传承党的初心使命方面负有重要职责,要通过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初心使命铭记于心、付诸行动。

夏伟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求是杂志社社长  夏伟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逐步深刻认识、不断成功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规律的思想理论探索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毛泽东思想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总结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思想理论结晶。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艰辛探索,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正实现了“第二次结合”,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集中全党智慧,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得来的,也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中国共产党100年、新中国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社会主义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新时代交汇融合升华的思想理论结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时代问题为战略导向,使理论和实践、思想和政策、中国和世界相互贯通,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明确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完整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思想工作方法,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规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分析我国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判断,明确了全党工作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科学界定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和战略策略提供了根本依据。

  ——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强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为确保党长期执政、顺利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夯实了牢固基础。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前所未有地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确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科学阐明关于发展的立场、方向、原则、路径等重大问题,引领我国发展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强化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的重大原则,引领我国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判明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中国的安全观、发展观、义利观、全球化观等,为人类在大变局中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水平,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极大加速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复兴、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是当之无愧的“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达到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取得的。同时,这一伟大实践催生了新思想、检验了新思想,深刻揭示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贡献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李景田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本经验

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会长  李景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回顾党的奋斗历程,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必须始终不渝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百年历史中,我们党经历了一次次生死存亡的斗争,为什么总能挺得住、走出来,而且越来越强大?就是因为全党同志心中有信仰,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保持党的事业长盛不衰,全党同志要不断增强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自觉性和坚韧性,真正做到信仰之基一时一刻不松动、精神之钙一点一滴不缺失、思想之舵一丝一毫不偏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战略性任务,持之以恒加强党史学习、党性教育,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必须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马克思主义是参天大树之根本、万里长河之泉源。百年历史证明,什么时候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就胜利前进;什么时候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盛行,偏离马克思主义,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任何时候老祖宗都不能丢,理论创新都不能停。要坚定不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铭刻脑海、扎根心田、融入血脉。

  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在披荆斩棘、笃定前行的历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历史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人民至上,把让人民生活幸福作为“国之大者”;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蛋糕”做大分好,朝着共同富裕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坚持群众路线这个传家宝,坚决反对“四风”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展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崭新面貌。

  必须始终不渝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百年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一事无成;动摇党的领导,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决不能有任何含糊。要坚定不移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改进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否定党的全面领导的错误言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决不允许搞变通、打折扣,决不允许产生“中梗阻”“沙滩流水不到头”等问题。

  必须始终不渝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实现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党员、干部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党内政治生态焕然一新。特别是有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的领袖为我们举旗定向、掌舵领航,这是全党的大幸、国家的大幸、民族的大幸、人民的大幸,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坚决维护。

  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着力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改革完善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党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大力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保证。坚持民主集中制,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之路是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制度体系建设,使党的所有工作、所有活动都有章可循,真正把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工作优势。

  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100年来,我们党在自我革命中淬炼成长,在从严管党治党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虎”“拍蝇”“猎狐”,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同时要清醒看到,越是在取得胜利时,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始终保持从严治党的战略定力和持久韧劲,做到全方位、全过程从严,哪个方面都不能弱,什么时候都不能松。唯有把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赵  刚

弘扬延安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深入把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丰富内涵。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在党的七大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写入党章。我们党积极实践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实行普遍的、公开的、无记名的选举。“投豆法”“烧香燃洞法”等灵活管用的投票方式,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党在边区实行减租减息,连续三次精兵简政,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党政机关、部队学校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和群众一起苦、一起干,发展了生产,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我们党十分重视作风建设,建立起一系列促进廉政的法律制度。中央领导同志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党员干部普遍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理念,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局面。我们党坚持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做,修筑幸福渠方便周边群众浇灌田地,免费开放机关医务所为老百姓看病……一系列为民举措“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所指出的:我们这个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延安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与人民群众建立并保持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深切感悟人民领袖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人民中成长起来的人民领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习近平在延安工作生活7年,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一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带领群众挖窑洞,建沼气池,打井取水,打坝造田,办缝纫社、铁业社,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与人民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至上的不变价值追求。

  传承红色基因就要讲好新时代为民服务故事。延安党员干部始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战,7.62万户、20.5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林草覆盖率达到81.3%,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十三五”以来,城镇新增就业8.28万人;开工老旧小区改造488个,2019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2.6平方米;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80所,增加学位9.1万个;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持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机制,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202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6万元、1.28万元,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改善脱贫人口生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继续解决好人民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于绍良

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上海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考察上海,为上海发展把脉指向。上海市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主线,贯穿于改革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去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3.87万亿元,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基本框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上海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多年来,上海以落实国家战略为牵引,在为全国大局服务和为全国发展探路有机统一中实现更好发展。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坚定地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在“更高”上做文章,举全市之力打好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这张“王牌”,努力拿出更多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开拓性创新成果。在“更深”上求突破,持续深化“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加快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推动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联动发展,助力更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发展壮大。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示范区制度创新。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功能,不断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

  更高水平强化“四大功能”、形成“四个格局”、实现“三个数字化”。上海以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为关键路径,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实现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更好发挥压舱石、动力源、试验田的作用;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打造成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做优做强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五型经济”;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凸显乡村经济、生态、美学“三个价值”。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软硬实力建设。上海市委就“厚植城市精神 彰显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作出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提炼概括的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最鲜明的品格”以及提升软实力的要求转化为落地落实的具体举措,把提升软实力和增强硬实力有机统一到形成更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之中。

  生动实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建设人民城市,关键是突出一个“实”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破解“老、小、旧、远”民生难题上持续发力,要求“把旧里群众当亲人”,推动机制创新,跑出旧改“加速度”。近3年分别完成旧改任务50万、55万、75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完成时间由原定2025年提前到2022年。扭住突出民生难题,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推出16项民心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黄浦江、苏州河各40多公里岸线实现贯通,过去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打造更多“文化舞台”“美丽家园”,让人民城市更好成为人民的幸福乐园。着力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打造善治城市典范,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实践,推动法治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努力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拥有发展舞台、找到归属认同、感受城市温度。

  思想是前进的灯塔,这是我们党百年历史昭示的真理。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展现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王炳林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系统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首次提出了伟大的建党精神,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九条基本遵循,讲话内涵丰富,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是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欧阳淞

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共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庄严宣告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以民族复兴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深刻总结党带领人民实现的“四个伟大成就”;提出“伟大的建党精神”并将其视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明确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方面要求;在四个重大问题上严正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对全体党员和全国青年提出殷切希望。

艾四林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伟大的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党初期,先驱者们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和如何建设一个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真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负人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持斗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践行初心使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伟大的建党精神是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精神源头和精神谱系是源远和流长的有机统一。

宋福范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教授


从党史看,“七一”重要讲话在阐述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方面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含回顾历史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启示三个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充分反映了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复兴战略全局的互动变化,讲话内容可以看到“三个面向”:面向民族复兴,伟大复兴是目的,现代化是手段;面向世界,中国崛起深刻改变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从世界视野看待中国发展的意义;面向未来,积极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朱汉国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从四个方面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反映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提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的九个基本遵循,总结了宝贵经验和智慧;深刻阐述伟大的建党精神,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和独特属性

肖向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有三个特点:空间上,从封闭的会场空间变为开放的天安门广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时间上,提前举办、避开大雨反映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以人民为中心;语境上,发出了时代强音,引发现场观众发自内心地欢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艺史反映了文艺工作的开放性、包容性和世界性,是非常鲜活生动的历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奋斗史,需要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

吴向东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件,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政治宣言。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揭示了百年奋斗的历史主体,总结了“四个伟大成就”,凝练了伟大的建党精神,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即“九个坚持”;坚定鲜明地回应了一些重大的现实挑战,具有全面系统性、理论深刻性和现实根据性。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伟大的建党精神,阐发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特质;二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沈湘平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重要秘诀在于感天动地、顶天立地,党的领导地位是天经地义,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另一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新征程的一项伟大课题,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问题作出一系列理论创新,为推进这一工程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科学依据。

齐鹏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份极具政治表达功能、理论阐释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充分体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提法,将其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深入系统地学习贯彻。

商志晓

山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在回顾中华民族近代历史进程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在论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概括了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立的丰功伟绩,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经验中,指明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正确路径和光明前景。讲话为我们系统把握党的百年历程与百年辉煌,为我们牢记初心使命,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王韶兴

山东大学世界政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在现代国家成长中建设强大政党,本质上是政党意志表达的文明创造过程。百年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把“历史中国”改造为“现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强党建设的价值统领,深刻揭示了依靠人民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成果由人民所共享的人间正道;以强大政党建设引领现代国家成长,既充分表明了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也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其他任何政治力量所无法替代的;以现代国家成长促进政党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刻揭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塑造强大政党的生命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法治以养成强大政党的特有品质,完善制度体系以形成强大政党的运行保障,是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强大政党的逻辑必然。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强党建设经历了以创造现代国家成长的政治前提为逻辑起点、以奠定现代国家成长的制度基础为逻辑支撑、以开创现代国家成长的新道路为逻辑转换、以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逻辑必然的四个重要发展阶段,构成了历史逻辑环环相扣、理论逻辑依次展开、实践逻辑循序渐进、价值逻辑层层深入的强大政党建设“四部曲”。所形成的以政治创造为根本,以思想引领为先导,以组织运筹为基础,以政策供给为载体,以制度创设为关键,以自身建设为支撑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机制,既是我们党强党建设的经验集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的原创性贡献,也是我们党为世界政党文明谱系注入“中国元素”的显著标识。

从理论支点上讲,政党属性是强大政党建设的价值基础;政党使命是强大政党建设的价值牵引;政党权威是强大政党建设的价值支撑;政党文化是强大政党建设的价值滋养。从实践形态上看,政党治理是强大政党建设的逻辑起点;全面领导是强大政党建设的实践基础;长期执政是强大政党建设成效的集中体现;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强大政党建设的世界维度;优化党建格局是强大政党建设的推进机制。

回望奋斗路,我们党在世界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与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主题的双重逻辑驱动下,谱写了强大政党建设的历史篇章,呈现出作为世界大党应有的政党自信和历史担当。面向“第二个一百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以新型文明体的蓬勃兴起,对人类文明发展注入鲜活而强劲的“中国价值”。同时,世界政党肌体也将进一步感知,作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必有的大党、强党气象,并从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张占斌

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伟大飞跃的历史。

以中国实际为依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伟大思想使命。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命题。伴随着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视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出了“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强音。

以人民立场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持之以恒的伟大价值追求。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邓小平同志确立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与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努力成就无愧于人民的历史。

以理论飞跃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是以理论飞跃的形式构筑重要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并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的历史性飞跃。

以接续奋斗为主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矢志不移的伟大实践品格。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中国人民开启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征程。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上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新内涵,在一系列重大实践问题上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

以历史重任为指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下一个百年继往开来的伟大时代呼唤。下一个百年新征程的时代大幕已经拉开,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发展阶段,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继续回答“时代之问”的历史重任仍然在肩,这必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往开来的伟大进程,必将继续推动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成就人类思想史上的新的辉煌。

冯鹏志

让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理论之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思想是历史的光芒、民族的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一个国家要铸就发展辉煌、一个政党要挺立历史潮头,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万里征程,其初其心;百年风华,日新又新。回顾百年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的历史;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焕发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从而掌握自身主动权、彰显自身主体性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宝贵历史经验和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和时代光芒的深刻阐发,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树立了思想标杆、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信马克思主义行,就要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思想伟力,让马克思主义始终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前进的真理光芒。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世界观方法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世界观方法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实践,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深化和发展,不仅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而且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

坚信马克思主义行,就要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思想伟力,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让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理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全党和全民族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为中华民族挺立历史长河、应对全球风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坚信马克思主义行,就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让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奋斗绽放出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实践光芒。回首百年征程、感悟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卓越实践中,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融进了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和精神谱系;立足百年风华、笃定千年志向,中国共产党人必将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坚持文明对话的正心诚意中,在坚持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奋斗中,不断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展现为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实现民族美好梦想、创造人类美好世界的新的辉煌。

王满传

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总结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百年相隔,中华大地沧桑巨变,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百年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是因为百年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和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与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坚守百年前成立时确立的初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代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而奋斗,共同创造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面对当今世界正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传承中华民族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推动创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

曹普

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概括并高度评价了一百年来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这些伟大成就是党带领人民长期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需要什么样的党,关键是要看这个主义、这个党能否解决这个国家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鸦片战争后,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学说纷至沓来,但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希望屡屡化为泡影。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犹如黑暗中的一道灿烂霞光,照亮了解决中国问题、推动民族复兴的前程。在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把握和对“主义”“道路”的反复比较中,中国的先进分子最终选择、认定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救国救民方案,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致力民族复兴从此有了主心骨、领路人,从此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主体觉醒的根本标志。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了一百年,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一是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是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领导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艰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改革开放中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四是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周佑勇

开启新时代依规治党新征程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深刻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健全,也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和完善,在不同时期反映着不同的历史特征,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探索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依规治党”重大命题,走出了一条通过依规治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管党治党新路。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依规治党”这一管党治党的基本方式写入党章修正案,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科学论断,并将其确立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坚持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以科学部署、统筹规划和有力推进,构建起以“1+4”为基本框架、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仅有规可依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党内法规质量显著提升,依规治党取得历史性进展和成效。
    
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引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和国家法治建设并驾齐驱,形成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实践启示我们,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和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确保党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

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制度稳则国稳,制度兴则国兴,制度强则国强。在新的征程上,全党必须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从而推动党内法规制度落实落地。要通过依规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褚松燕

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再创新的历史辉煌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作为以人民为根基的使命驱动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具有鲜明人民立场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组织带动了社会的组织,彻底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一方面,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的行动纪律、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和领导制度不断锻造自身,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人民群众,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组织动员人民群众;用“夜打灯笼访贫农”和“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实际行动感召和鼓舞人民群众。

作为以人民为根基的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以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能力建设之路。一方面,党在向人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中国大地上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另一方面,党在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效组织了社会,也锻造了党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精神品质。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传承着人民至上的精神基因,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大仗硬仗,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正豪情满怀地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迈进。  

作为以人民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移地践行着人民至上的承诺。一方面,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通过群众路线、统一战线和“团结—批评—团结”的重要法宝,把人民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团结凝聚起来,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解难题、办大事。另一方面,党始终以实际行动抓住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走自己的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貌的焕然一新,全体人民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正迈开实质性步伐。

李文堂 

五个文明协调发展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的百年奋斗史,礼赞了党和人民共享的历史荣光,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与社会革命的新征程,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讲话高度概括了伟大的建党精神与百年奋斗的精神谱系,强调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的利益,指出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文明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波澜壮阔的民族觉醒史、奋斗史与复兴史,是党领导人民并始终与人民一起书写的文明更新史,已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改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叙事,必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始终怀有高远的文明理想。党本身就是从新文化运动中诞生,在文化变革中成长,在文化建设中崛起,让中华文明大放光芒。

中华文明作为道德型文明,其核心力量是一种道德理想主义代表性力量,强调超越社会等级、血统身份、利益集团而代表天下的精神。这种代表性力量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传统。中国共产党正是从这个传统中走出来的,是这个伟大传统的光大者。中国共产党富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锋队精神,也集聚了中华文明精神血脉永远搏动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想主义者,也是中华文明的道德理想主义者,正是这两种身份的有机结合与相互贯通,创造出了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在动员和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土壤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相承的政党,延续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性、开放、包容、创新精神,并积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进而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罗平汉 

坚持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就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作了十分透彻的论述。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而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所创立的理论。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着手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建,在1921年7月正式建立了中国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很显然,中国共产党从她创建时起就是立志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党,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党。

中国共产党这种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特质,从其早期成员出身就不难得到验证。党的早期成员包括领导人,大多出身比较富裕的家庭,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有的还有比较好的社会职业。李大钊和陈独秀作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他们都有过留学外国的经历,而且都曾担任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如果他们仅仅为了个人着想,都可以过上优渥的生活,但他们选择革命这个极其危险的职业,对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作了最好的诠释。

早期共产党人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就在于他们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使积贫积弱的中国走向富强,也才能使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实现翻身解放和得到幸福,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人民情怀。这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要组建共产党的目的所在。正如李大钊所指出的,“这个团体不是政客组织的政党,也不是中产阶级的民主党,乃是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即是社会主义团体”。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

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火热的革命斗争之中,不论是组织工人运动,还是大革命中开展“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斗争,也不论是土地革命中的“打土豪、分田地”,还是全民族抗战中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一切工作,党的所有的努力与奋斗,都是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张志明

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的确,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百年芳华,能够历经百年风雨考验而历久弥坚、青春永驻、不断创造丰功伟绩,关键就在于我们党能够通过从严治党不断实现自我革命,能够始终无私无畏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能够始终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能够始终做到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能够始终守住人民的心。从世界政党历史看,其他有上百年历史的政党多是百年老党甚至百年老店,而中国共产党却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世界上其他一些大党老党所面对的往往是日积月累的执政困局,而中国共产党则以勃勃生机成为世界最强大政党。

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通过自我革命实现革命性锻造。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进行的全面拨乱反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治党,一次次实现了党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可以说,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毒、敢于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史,就是一部不断通过自我革命锻造练就“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真功夫以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自我革命史。

长期执政条件下,如何确保党领导的国家政权始终保持人民主体的性质,使党始终做到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党始终做到忠实地为人民办事,这是世界政党历史上的大难题。但是,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党的建设实践,特别是经过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保持政党清正廉洁的成功道路,走出了一条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依规治党新路。这条新路,实现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了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完善强化政治巡视制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制定国家监察法;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完善统计体制,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党内监督检查体系,形成了强大高效的监督合力,破解了权力监督这一世界难题,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为新的赶考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高祖贵

始终把握历史主动 全面统筹两个大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回望百年光荣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积极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和平发展,既注重“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又兼济天下,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鲜明旗帜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顶层设计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新格局,积极履行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大国责任担当,实现了中国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性转变。

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作用下,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面临诸多错综复杂的新矛盾新挑战。我国发展处于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高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有更高程度的战略自觉,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定不移、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党将继续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马宝成

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战胜各种各样的重大风险甚至是生死存亡的特殊重任。一定意义上说,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斗争史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奋进道路上战胜了不计其数的重大风险挑战。“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党始终注重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更有条件和能力化解各种风险、力挽狂澜。

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过程中,既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又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筑牢长期执政最可靠的群众根基。战胜新的征程上的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是我们党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党勇于直面重大风险、严峻考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必须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

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的思想方法。一百年来,我们党一以贯之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思想方法,要求全党增强忧患意识,努力做到居安思危,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主动权。

祝灵君

继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一个人要有点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更是如此。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向百年大党强党,源于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力量之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真实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伟大建党精神从哪里来
  一切精神皆有来源,追根溯源,必源于人民、源于实践、源于斗争。伟大建党精神也是如此。
  近代以来的中国因为帝国主义入侵而国家蒙辱、人民蒙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最终必然体现为文明蒙尘。中国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型理论的指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调人的自由与发展,强调人的尊严与平等,强调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得到了中国先进分子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满怀热情的拥抱。由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是世界上各种古老文明形态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文明因为中华文明而绚丽多彩,中华文明因为世界文明而发展创新。中华文明中的“和合”文化、修身修心养德的传统、天下情怀、大同思想、天人合一理念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是在近代以来中国土壤中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义无反顾地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必然将这些文化因子发扬光大并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形成了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一大纲领中郑重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革命者必先自我革命,坚持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特别重视通过管党治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发展、巩固了丰富的自我革命思想成果,如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党内监督、接受人民监督等。
  
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领域中形成了丰富的精神谱系。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掌握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胸怀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坚持用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相结合,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历史、观察世界、观察大势;坚持以实践观点和斗争精神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坚持以社会革命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求党员具有无私奉献和奋斗精神,把实现远大目标和近期目标统一起来。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只有永葆初心,才能继续前行、不懈奋斗。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受了初心考验和使命磨练,接受了历史和人民评判。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用党的初心和使命映照全体共产党员、激励全体共产党员砥砺奋进的历史。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敢于牺牲和勇于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约有2000万,他们大多数是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中央委员与候补委员共170多人,42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政治局委员与候补委员共55人,15人牺牲,约占四分之一。中国共产党人愿意为人民和民族牺牲宝贵的生命,愿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英勇斗争,归根结底是因为党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逆境顺境看胸襟,大事难事看担当。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斗争意志体现在面对大事难事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等方面。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由人民而立、因人民而兴,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党忠诚与对人民负责从来都是一致的。在百年大党的不平凡历程中,凡是把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对立起来的企图注定要失败,凡是脱离实际、脱离人民需要想问题、干事情注定会失败,凡是想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注定会失败。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落实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全部活动之中。

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是靠伟大建党精神。启航新征程、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然而,前进之路必然有各种风险考验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体共产党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学会在新时代开展斗争,在伟大斗争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斗争智慧、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在建设伟大工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思想定魂,理论定神,组织塑形。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统领作用,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把纪律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以自我革命推进社会革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在推进伟大事业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内在逻辑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许多特征,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反映了党与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统一这个“本真”结论;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内在统一这个“本土”属性;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前进方向,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统一这个“本来”定位。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紧密联系表明,党的命运与社会主义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党兴则社会主义兴,党强则社会主义强。同理,社会主义事业愈是发展壮大,党越是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以伟大建党精神凝神定向。
  在实现伟大梦想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位中国人的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必须把人民组织起来、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凝聚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统揽两个大局,立足于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以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从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其它解读、热议、感悟

铸就百年辉煌,书写千秋伟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2021年7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鲜花锦簇,礼炮齐鸣,万众欢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世界关注此刻的中国,中国发出时代的强音。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发表重要讲话。重要讲话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广大教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部分教师,大家感悟讲话精髓,畅谈学习心得,交流思想体会,一致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广博、思想深邃,紧扣时代脉搏,贯穿历史与未来,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重要文献,是鼓舞全中国人民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是激励全党担负时代责任、踏上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示

  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百年来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三个深刻改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他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大家一致认为,一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曙光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莉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最为鲜明的是人民立场,强调最多的是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讲话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将人民立场讲透了、讲活了。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徐浩然告诉记者,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形成了一系列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断彰显,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增强人们对世界社会主义的信念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共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认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为拯救民族危亡,一代代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天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备受鼓舞、催人奋进。”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王若磊说,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远大理想的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际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根本主题,建党之初就已确立。当前,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哲学教研部教授焦佩锋表示,从历史逻辑看,从1840年开始,中华民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历史的需要面前,中国共产党站到了历史的前台,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既实现了对中国实际和时代大势的科学分析,也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从实践逻辑看,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伟大成就,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有实现初心使命的实践自觉。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第一次鲜明阐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全面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伟大成就的“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大家一致认为,伟大建党精神和“九个必须”的宝贵经验是相互贯穿、相辅相成的,是“体”和“用”的关系,是动力源泉和实践路径的有机统一

  文史教研部副教授林雅华认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了鲜明的政治品格。伟大建党精神凝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使命责任的担当、牺牲奋斗的精神、为国为民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提出的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让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信心和力量。”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举例说,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定意义上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成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切实有力的措施,使共同富裕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质性进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爱军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论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命题。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时代大势和历史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与时俱进。“走自己的路”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着力点。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也是我们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根本基石。

  “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首要之务就是深刻把握历史逻辑,坚持正确历史方向。”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郭强表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一百年来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规律的认识,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向前进。

  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聂文婷认为,伟大的精神,滋养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始终具有斗争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赓续红色血脉的力量源泉,是推动中华民族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必须回归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在今后的党史教学中,要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研究阐释。

  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体党员发出的号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最强音。这喻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但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的一次大考。

  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曹立说,从经济建设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引领作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作用。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认为,中国共产党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不断自我革命,开拓创新,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齐声赞誉。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出,要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陶元浩说,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将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下去,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将党内法规体系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宋劲松告诉记者,战胜一切风险挑战,需要以史为鉴。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我国综合国力应对风险与挑战的优势。五是坚持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对风险与挑战的能力。

  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宋雄伟说,“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要以更强的理论自觉,推动中国政治学的本土化研究,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我们自己的话语叙事逻辑,努力从理论上更加清晰地阐释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性,从实践中总结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经验。



上一条:姜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下一条:中国共产党百年科技政策思想的“十个坚持”丨建党百年·青年说

关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万家丽南路二段960号文科楼B座    邮编:410004

电话:0731-8525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