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促进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相促进”的方法,从矛盾运动产生的动力角度揭示了40年“巨变”背后的驱动力,尤其是指明了前进过程中的“双引擎”方法。据此可以发现,40年的改革开放中,这样几个“相促进”尤为值得关注:
第一,思想解放与实践创新相促进。从人类发展史上看,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启动,就是缘于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及思想解放运动。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由此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联起来。同时,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不断创新实践的历史。“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地闯,干起来再看。先有实践后有思想,与先有思想后有实践一样,都是历史发展的逻辑。邓小平曾指出,“过去我们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没有前几年的实践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件”。“新情况”“新问题”曾是最常见的两个用语,充分体现了实践创新产生的结果。40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思想解放与实践创新互相激荡的历史。
第二,学习与创造相促进。学习是创造的必备工夫,面对西方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及理念,向发达国家学习成为一种共识,40年来,中国走了一条引进、模仿、吸收和创新之路。其中,最典型的体现之一是“863计划”的制定实施。“863计划”因发展高技术研究的建议和批示时间在1986年3月而得名,确定之初主要是瞄准和跟踪世界前沿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后来,“863计划”逐渐加强自主创新,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创新跨越的战略转变,在许多领域抢占了技术制高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发展中国家要赶上发达国家,必须把学习和创造结合起来才能创新发展。
第三,理想与现实相促进。改革开放以来,在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前提下,中国更加注重从现实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来进行改革和发展,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撇开人民现实需要的政党也不会取得成功和发展。理想和现实相互激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就曾指出,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文中,他也特别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准确把握各方利益的交汇点和结合点”。实际上,上述“相结合”“相统一”“相促进”的方法,就鲜明地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这显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精湛地高度概括了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总体性框架性的方法论。
回顾过去,重在指向未来。四十年的沧桑巨变,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夯实了一个民族近百年复兴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和方法论,必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更新更好更高的境界。(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张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