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我院召开2013年度研究生第三次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安排了两场,主讲人分别为201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薛杰和于今玺同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带头人傅如良教授作为点评专家出席本次论坛。
第一场学术沙龙,薛杰同学作了题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的讲座。她首先阐述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从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萌芽、17和18世纪平均共产主义、再到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阶段性发展态势。随后着重分析了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和谐社会”思想,包括莫尔的”乌托邦“社会、摩莱里的“共产主义法典”、傅立叶的“法郎吉”等。此外,报告还探讨了空想社会主义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第二场学术沙龙,于今玺同学作了“中国哲学精神的阐释”的讲座。她阐述了一些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对于中国哲学精神的体悟,包括冯友兰的哲学精神、李慎之的哲学境界以及金岳霖的哲学思想,随后通过生动的寓言故事,带领同学们进入哲学的世界,感悟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统一的中国哲学精神。
在本次学术沙龙中,两位报告人分别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入手,分层次进行理论梳理,旨在以宏观眼光审视哲学的发展脉络,并通过文献理论梳理的方式为当下现实社会提供可资参考的学术视角与分析测量工具。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和交流,现场气氛活跃。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位点负责人傅如良教授和中国哲学博士黄前程老师为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点评。最后,傅如良教授还就研究生学风、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学位点建设等相关问题做了阐释。他指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者、学习者,要研读经典,并要将其具体化、时代化,才能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或精髓。傅如良教授还结合自己的学术人生路,劝诫研究生做好研究必须应具备兴趣、问题、创新三种素养,鼓励大家要敢于学术创新。
(于今玺供稿)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