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0808
名称(中文):电气工程
名称(英文):Electrical Engineering
编制单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一部分 学科概况
电气工程学科主要研究各类电磁现象与规律及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涉及工农业、交通运输、科教、医学、国防等各个领域。电气工程以电磁场、电网络和电磁测量等理论为基础,是一个基础性、工程性和派生能力强的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专业的应用载体;也是交叉能力很强的学科,如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与环境科学的交叉形成了环境电工学等。
电气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
(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存储、变换、输送、分配、控制的理论,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特性分析、运行管理、控制保护等理论、技术及应用等。
(2)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主要研究高电压与绝缘的理论、测试和试验,电力设备绝缘设计,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防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在电力工业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等。
(3) 电机与电器:主要研究机电能量变换的理论与技术,电机、电器及其他电磁与机电装置的理论、设计、制造、运行及控制规律等。
(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主要研究变流器拓扑、建模与控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与应用等。
(5)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主要研究电网络、电磁场、电磁测量和基于新原理、新材料等电工新技术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等。
在需求牵引、内涵驱动和学科交叉的推动下,电气工程学科正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主要趋势为:电能产生、存储、转换、传输和应用向着高效、灵活、安全、可靠和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方向发展;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原理、新模型和新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和现代国防的重要基础和创新源头;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纳米技水和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与电气工程学科的交叉,成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创新活跃区;新型电工材料的发展,促进了新型电工器件、设备和系统的发展。
长沙理工大学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机与电器、理论电工新技术等5个二级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为湖南省重点学科,依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及其历史沿革,具有显著的电力行业特色。学科现已形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与规划、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传动控制等相对稳定、富有成果、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配电网接地保护技术、中性点接地阻抗柔性控制技术、故障行波定位技术、电网经济调度技术、电网防雷接地技术、合同能源管理技术、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电力市场营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第二部分 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电气工程硕士生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所涉及的知识基础与其他工科专业相同。在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方面: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管理和外语等;在自然科学基础方面: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学等。硕士生应当熟练掌握并运用英语,能查阅英文文献并进行本专业的英文写作。
电气工程硕士生应当掌握电气工程学科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磁场理论、电路理论、电磁测量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工程制图、网络与通信技术等;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相关专业仿真软件的使用。
2、专门知识
具有电气工程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专业前沿的发展趋势。从事电机与电器方向的研究,应熟悉电机与电器的基础理论、设计与制造方法等相关技术,掌握电机与电器的运行与控制方法,了解电机与电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可靠性分析与现代化测试手段等,了解新型电机的发展趋势;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的研究,应熟悉电力系统分析与仿真、规划与优化、调度与控制、保护等理论和方法,掌握电力市场及其运营、电力安全技术与管理、电力系统节能与储能技术等,了解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沿;从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的研究,应熟悉电介质放电与等离子体技术、绝缘击穿理论,掌握电磁暂态特征及分析技术、绝缘老化与可靠性技术等,了解等离子体和脉冲功率技术;从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方向的研究,应熟悉电力电子电路理论及调制技术、电力传动控制理论,掌握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其控制技术,了解电力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电力电子电磁兼容技术等;从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方向的研究,应熟悉并掌握电网络、电磁场、电磁测量理论与技术,了解新型电磁能技术、新型电工技术和生物电磁理论等。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及能力。
硕士生应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学会广泛地阅览和在研究中学习,而非纯粹的接受已有知识。要能在明确的专业方向或研究方向指引下,由导师提供书目进行系统的阅读,或者围绕某一类问题进行广泛的资料收集,不断培养自己的研究兴趣,锻炼自己的学习与研究能力。要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在学习的同时,应当不断扩充知识面,充分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在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力求多方面地发展。同时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积极面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正确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学术道德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技术权益。认真执行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科研成果与论文中参照或引用他人的成果,必须在参照或引用的具体位置注明出处;不得以引用的方式将他人成果充作自己的学术成果;在标注各级基金资助时,须经项目负责人授权。诚实守信,客观公正,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现象,不篡改、伪造、隐瞒研究数据,不夸大、虚报研究成果,在成果和论文中根据作用和贡献合理署名。正确对待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名与利,严禁沽名钓誉、损人利己行为,反对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现象,不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严格遵守相关保密规定,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自觉遵守各类学术规范,维护长沙理工大学的声誉。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通过关注专业期刊、网络信息、各类会议文集等方式,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进展与动态,具备有效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研究方法的能力。专业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授或针对研究方向自行学习;研究方法可以采用理论推导、仿真分析、实验验证等,将相关问题进行类比研究也是有效的研究手段。
2、科学研究能力
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电气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合理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基础理论或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者能在实验方法、技术方面进行创新,且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实践创新能力
具备从事开展学术型研究或从事技术开发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或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木研发与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熟悉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的设备运行与管理,运用一般设备从事设计开发,结合研究方向设计研究、实验方案。
4、学术交流能力
具备熟练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想法、研究思路、研究过程、研究成果等展示给对方。能够在与对方的交流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促进科研工作。具备国际交流能力。
5、其他专业能力
硕士生应初步具备指导本科生进行课程设计和相关专业实验的能力。应结合研究方向完成所需的方案设计、仿真分析、仪器制作、设备加工等。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内容规范:学位论文一般由题目、论文资助声明、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中英文摘要、目录、符号说明、正文、参考文献、附录、附图表、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科研成果等构成。论文内容要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方法科学、推理正确、实验准确、内容充实,杜绝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伪造篡改数据、论文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
文体规范:论文撰写中,应当严格遵守有关量、单位、电气设备符号、机械制图、引文、注释、参考文献标注等相关国家标准,文字表达准确流畅、图表清晰规范,应体现出作者严谨的学风和科研写作能力。
印制规范:学位论文力求整洁、清晰、美观。论文封面应包括分类号、密级、编号、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和职称、专业和研究方向名称、学位授予单位、提交日期等。同时,按照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的相关规定,提交与印刷论文相同格式的电子版学位论文。
保密规范:涉及国家秘密的学位论文,应当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执行。
2、质量要求
选题应当紧密结合电气工程领域实际,具有明确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应用价值。论文研究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应有作者独立的见解,能够体现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中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版式规范,并明确论文创新点或作者的独到见解。鼓励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和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交流。
硕士学位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学术论文发表要求
硕士生应在国内或国际公开出版的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与其本人学术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论文应以长沙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导师或硕士生本人为第一作者(导师是第一作者的文章则硕士生为第二作者)。刊物原则上限定《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生毕业论文发表规定期刊目录》;未列入目录但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刊物,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
第三部分 编撰人
曾祥君 周任军 汤赐 周力行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