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下午,我校研究生公共课改革及教育督导工作会议在一办公楼B202召开,研究生院副院长蒋菲、研究生教育督导专家团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易显飞、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黄创霞、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罗春霞、研究生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蒋菲主持。
蒋菲首先对本次会议的安排进行了简要说明。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三位公共课学院课程改革负责人介绍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督导专家对改革方案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第二阶段为本学期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安排部署。
蒋菲通报了前期由研究生院牵头,与各公共课学院课程改革负责人赴中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进行公共课改革调研的情况,介绍了这些高水平大学在公共课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果。随后,易显飞、黄创霞、罗春霞分别介绍了研究生公共政治、数学、英语课程的改革方案,重点对改革目标、改革内容等进行了详细阐述。
易显飞教授提出,研究生政治公共课集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它的改革目标是“使我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得到提升,真正达到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科学技术方法论”。在教学内容方面,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研究生头脑;加强《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课程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理工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开设《工程伦理概论》必选课及在全校研究生中开设《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任选课等。在教学方式方面,除了继续实施已推行的专题式教学外,还将探索提问式、归纳式、“项目教学法”等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以表达自身感情和观点,调动学生“我要学”的欲望。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研究生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保障措施方面,学院拟成立与其他系部平行的“研究生公共课教研中心”;成立以院长、书记为组长、分管研究生工作副院长为副组长的“研究生政治公共课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学院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与“研究生教学督导团”,负责对研究生教研教改、思政课堂教学进行业务指导,确保教学改革落实到位与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黄创霞教授提出,数学公共课的改革目标是“为提高研究生数学素养,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建设具有长沙理工大学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一流课程体系做出积极贡献”。课程设置方面,压缩公共课程门数,对学术型与专业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方面,在广泛调研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需求基础上,开设差异性的知识模块。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引入反映学科前沿、富有创造性、启发性的应用案例,强调理论的应用前景,增设一些较新的方法类、工具类数学知识模块,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引导研究生走近一些较为近代的数学分支。针对各年级进行学术研究生时对数学的实际需要,成立校级研究生数学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进行全程式的渗透。
罗春霞副教授提出,英语公共课的改革目标是:“根据学校的理工特色和专业侧重点,进行英语创新性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提高用英语进行本领域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服务学校特色、学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派遣语言教师走进企业实践和进入工程类专业学习,以及考察国外/境外外语教学模式,培育出具有学科基础知识的工程化硕士英语骨干教师。课程设置方面,进行分层式、模块式教学,针对不同英语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学生,开设相应的模块。开辟第二课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衔接起来,将外语学习变成“外语学习= 课堂学习 + 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督导专家们充分肯定了研究生公共课学院提出的改革方案,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根据学科和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成立研究生教研中心,实行集体备课。公共课课程内容与各学院的导师进行充分沟通,根据不同学科需要进行设置,真正做到服务科研、服务学生。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平台,所有课程的教学资源实行网上共享。最后,专家们建议各公共课学院进一步细化方案,尽快落实。
接下来,督导团团长高纯一教授对本学期的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进行布置。本学期督导团将继续对课堂教学、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以及学位论文答辩等工作进行督导,并对课程考试情况进行检查。结合学校工作需要,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将由原来的“督”逐步转为“导”,将参与研究生课程建设工作,包括课程建设项目的立项评审及结题答辩等。
蒋菲总结了上学期督导团所做的工作,学院对督导团所反馈的情况非常重视,及时对情况进行了了解,对相关教师进行了督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将结合课程建设这一重点工作,更好地发挥督导团的指导功能,全面参与到研究生课程建设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