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9
专业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可追溯至1956年的湖南水利发电工程学校,湖南的水利建设大多由这些校友承担,培养的毕业生占省内各级水利部门技术骨干和管理层的绝大多数。2009年获批湖南省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教育部水利类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于2013年开始实施,2019年获批湖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培养面向水利、土木、交通、电力等行业,胜任工程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依托的“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80余人。所在一级学科“水利工程”为“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学科,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全日制本科年招生规模96人,在校生391人。拥有省级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15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2个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2013年获批教育部“长沙理工大学-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017年之前按水利大类招生,前两年按大类培养,高年级依据学生兴趣、培养规模等因素进行专业分流,2017年开始按专业招生。学生前3年与研究生在云塘校区学习,四年级在金盆岭校区学习,便于就业。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百佳社团”、“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专业优势
就业率高、就业面广,服务于湖南面向全国的水利、交通、土木等工程行业,湖南省50%的水利从业人员毕业于我校。
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表现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形成了稳定的就业市场,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2.3%,92.8%和93.9%,其中签约中水、中铁、中交三类国有特大型施工企业的毕业生比例约占40%。学校2011年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成为首批“湖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示范校”,多次被评为“湖南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督查)优秀单位”。招生就业处被评为“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
师资
专业教师31名(高级职称占71%,博士学位教师占56.2%),有工程背景的占66.7%,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12人。
教学机制
本专业连续3次通过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全面贯彻专业认证理念,建立了完善了教学与管理机制。
学术氛围
以教授为引领、以博士为核心的学术团队,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培养理念
依据学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总目标,遵循“德育为先、知识为本,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立足湖南、服务行业,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尊重学院专业发展规律与专业特色,弘扬学校人才培养优势,遵循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敢创新、强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思路;着力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充分考虑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并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框架下最终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及能力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等要求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中的“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目标的具体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提供平台
拥有省级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环境保护河湖疏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现有15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2个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2013年获批教育部“长沙理工大学-五凌电力有限公司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学生特色活动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省级水利工程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建设实验室、水利工程创新实验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华南杯”大学生结构模型创作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各类学习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三年获得各级立项的大学生创新项目50项。在2015年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在2016年长沙理工大学水工模型设计大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安排多名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及社团活动,近三年组织全院本科生、水利工程学院志愿者协会、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协会进行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14项,其中“大禹之子”青年志愿者协会还被评为“全国百佳社团”和“湖南省十佳社团”,并被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
文章编辑: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