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曾经迷上过一部港台的警匪电视剧,剧里的主人公警察在每次证据不足,破案遇到瓶颈时,就会开始观察嫌疑人的神情举止,琢磨他们的心理状况,通过一些不经意的行为来试探他们,依据这个方法,才重新找到查案的线索,最终得以水落石出,将坏人绳之以法。
那个时候我开始惊讶于心理学神奇的力量,顿时对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后来进入大学,在班级委员竞选的时候,我鼓起勇气上台竞选心理委员这一职位,一是符合自己的兴趣,二也是想锻炼自己,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过说实话,刚开始担任的时候,心里还是抱着些侥幸的心理,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应该挺清闲,但是时间久了才发现心理委员其实是班级里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随时随地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态,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大家直面真实的自己,引导形成和谐温暖的班级氛围。
而我也在工作中受益颇多,与班级里同学的交流联系频繁了许多,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也学会了怎样更有效合理地帮助身边遇到心理疑惑的同学。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的培训之中,我也找到了当自己面临心理困惑时的解决方法。朋辈的阳光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围绕我们身边。
在两个学期的工作当中,包括发送每周概括班级大体情况的周报、心理班会、拓展训练、朋辈辅导员培训、“525”校园自助式心理拓展等活动,朋辈心理部一直在努力地了解、帮助和关心每位同学,希望通过这些活动的展开融洽校园氛围,为每个人的心中带来阳光,让人感受到朋辈在一旁的陪伴和支持。
就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上个学期开展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刚开始宣传的时候,班上同学的热情和参与度不高,经过好一番“纠缠”才拉上了几位同学去参加,后来在分组游戏中,虽然其他组员大多是不认识的同学,但大家都在努力熟悉对方,在绑腿跑和心有灵犀等游戏中都配合得非常好,最终得到游戏胜利的奖品,虽然只是一颗糖,但是经过了游戏过程中的努力,让人觉得意外的甜,而且一起去参加的同学开始是抱着稍微不情愿的态度,但活动结束后都展开了笑容,平常除了上课都是窝在寝室,突然玩游戏运动运动,舒展身体,更让人觉得身心舒畅。朋辈的阳光就像久旱天气里难逢的大雨,滋润心田。
不过在班级的工作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大部分同学对朋辈心理部门开展的一些活动热情不高,这与生活中大家对心理这一概念有些误解有关,很多人觉得有心理困惑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显得自己和别人比起来不太正常,自然也对有关活动提不起兴趣来。
所以我建议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加大对心理方面知识的宣传,在大家心中形成正确的观念,积累人气,为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其次,现在校园里的90后都注重便捷和时尚,有的活动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让大家在每日固定刷微博、刷朋友圈的时候,不自觉地加入到活动当中,并在其中找到乐趣。最后,在每次搜集周报信息的时候,会发现有时寝室信息员也不太了解室友的具体情况,有些同学可能会把想法和烦恼埋在心里不肯说出来,这时候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比如匿名信、网络吐槽墙等不需要当事人直接出面的方法,来帮助同学们打开心扉,通过不面对面的方式先对同学们进行心理干预,如果这样的干预不能解决,再通过去到每一间寝室的询问和调查找到问题所在,将情况报告给老师,进行更专业更深层次的帮助和引导。
阳光朋辈,一直就在我们的身旁!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真心和不断的改进,一定能帮助到更多的人,让朋辈的阳光照耀到更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