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我校文法学院侗锦调研队来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侗锦织造技艺传习所”。
这是呀啰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设在皇都的传习所。在这片青山包围绿水环绕的“把县”(侗语),离皇都侗族旅游区有1.5公里左右的距离。方圆五里之内只看见5栋建筑,最右边的就是此传习所,每半个小时,只有一辆从从县城到坪坦的公交车经过。
这个地点是侗族方言发音,但是当地人似乎都不太懂。欧瑞凡通过电话亲自跟司机交流了10多分钟后,司机才明白这个地点的。传习所里面有12台织机,有专业的师傅教学。调研小队来到传习所时,只有两名织娘在织机上发着“吱呀吱呀”的声音。

50岁的吴阿姨是17年才开始学侗锦织造的,她说道,会有人来学,但是学不勤,学着学着就走了。”据了解,一直坚持在传习所的只有3个50岁左右的织娘。也有年轻人来学,但是他们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外出打工。吴阿姨一边织布一边微微叹气。
吴阿姨的孙女也在传习所里,当问及是否喜欢织造侗锦时,她说,我喜欢画画,并且把她的画作拿出来给调研小队展示。吴阿姨表示,如果孙女喜欢织锦,她会教孙女织,不喜欢织锦也不强求她织。 传习所的织娘一般是在干完家务和农活的空余时间来织锦,按交的货,一年大概可以赚4000到5000。

通道一共有三个侗锦织艺培训基地,都面临着织娘年龄层次偏大和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调研小队认识到,只有加强侗锦在文化上的宣传与经济上的支持,才能够留住年轻的侗锦织造人才,使侗锦传承年轻化。而就此传习所来言,还面临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问题。
(图/余俐芳 文/余俐芳 审/熊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