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结构设计竞赛参赛模型大概是怎样制作的?”
“初期,要用CAD建模,还要用MIDAS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实践操作,不断进行调试。最终,凭借一次次制作的经验完成设计作品。”
“学长,我们还没学力学知识怎样参与校赛?”
“这个没关系,可以询问熟系的学长学姐,还有老师,有时间也可以到工科2号楼A205来学习实践一下,遇到我们也是可以来问我们的。”......

这是从全国结构设计竞赛经验交流会现场传来的问答声。11月14日晚,土木学院全国结构设计竞赛经验交流会暨科创团队第一期交流会在新能源大楼举行。2018年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团队成员骆兰迎、陈若楠、胡健应邀出席,学院科创团队全体成员及2017、2018级科创积极分子140余人参加交流会,院学生会主席柴春岳主持活动。
柴春岳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学院在全国结构设计竞赛的获奖情况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并就近期即将开展的科创活动进行了简单介绍。

随后,三位竞赛国奖获得者依次与大家交流。队长骆兰迎向大家介绍了全国结构设计竞赛来历及大赛的基本规则。结合本次参赛的训练和参赛的过程,他强调,作为参赛队员需要具有良好的动手能力、丰富的专业知识、软件的运用能力,还需要耐心,勇于实践,且有严谨的态度,最主要的是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放平心态,做好自己,时常怀有感恩之心,他也表达了对指导老师付果的感激之情;胡健和陈若楠两位队员采用了问答式的交流方式,共同回答了大家参赛的知识储备和对未来发展的帮助等各方面的问题。他们一再强调:“在专业方面,大赛会增强参赛者的创新意识,让参赛者在设计工图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新颖的想法,大赛也会增长参赛者对建筑物的不确定性和安全性的认识,让参赛者在未来更加注重细节处理;在做事态度方面,可以从付果老师身上学到认真、专注、负责、踏实的珍贵品质。”

交流会在全体学生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此次交流让同学们加深了结构设计竞赛等科创赛事的了解,为学院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正如姚佳文同学说:“这次活动真是太棒了,学长们都很优秀、亲切,也为自己打开了大学科创竞赛的大门。”
(文/罗皓 图/王艳 审/王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