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进行时,学校乡村齐努力。7月19日上午,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赴邵阳新宁团队”来到新宁县非遗文化中心,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并在新宁县政协会议室召开了“三下乡”新宁县考察报告大会。
当天上午,考察小队在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江河,新宁县政协秘书长周光辉的带领下来到了新宁县非遗文化中心。新宁县非遗办办公室主任蒋小龙热烈欢迎老师同学们的到来,并为大家介绍了新宁县的非遗保护发展情况。同学们现场近距离接触了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根雕面具,详细了解了竹根雕面具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据了解,新宁县乡镇民风古朴,文化习俗相互交融,当地群众创造和保存了“瑶族彩调”、山歌小调等大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近些年来,新宁县委、县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整理出一批如八峒瑶山跳鼓堂、岩鹰拳采茶灯、竹傩面雕、新宁山歌等省级、市级非物质遗产,许多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传承。
考察报告会上,设计艺术学院肖志高、邓寒松、欧操三位老师,根据在新宁县的考察结果,分别向大家说明了新宁考察状况。在新宁现有的风光环境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民居民宿,庭院池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农产品销售,提出了一整套初步方案。其中,欧操老师讲到,希望通过对桃花村及周边村落的打造,让前往崀山的游客体会到“住在桃花,游在崀山”的度假体验。新宁县清江桥乡党委书记焦海忠表示,政府会全力支持与配合长理专家工作,根据学院老师提出的设计思路,全面推进庭院改造,找对方向,大力发展,并积极发动其它村群众去投入到建设中去,同时对农产品的销售进行挖掘与包装,进行电商平台的推进与宣传,也希望新宁县与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地合作能做到更加紧密,交流更为频繁。
本次新宁县实地考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虽然“三下乡”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天气炎热,但队员们任劳任怨,热情地开展各项调研工作。活动既磨练了大学生志愿者们的意志,又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师生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的精神受到了当地村民的高度评价。



(文/李慧 张含琦 图/张含琦 审/陶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