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学生的暑期学习、实践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对待时事政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所思、所忧、所盼,细致准确地把握学生暑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9月5日,“我眼里的中国”文法学院2019年学生暑期见闻座谈会在文科楼B501举行。省政府参事成松柳,院长王新生,副院长魏桃初、颜建华出席会议,全体辅导员、暑期三下乡实践团师生代表、校友采访实践团学生代表及班级代表参加。院团委书记刘阳主持座谈会。
三下乡各团队代表介绍了实践活动的一些成果,如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与大家进行了分享。张家界阳戏调研团队深入调研张家界地方戏传承和保护现状,张家界日报、凤凰网、红网等主流宣传媒体平台发表报道二十余篇,团队成员靳凯飞同学表示,从2016年到2019年,研究生暑期非遗实践团从望城皮影、祁阳祁剧、辰河高腔到2019年张家界阳戏,足迹遍布湖南,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是文法学子当仁不让的使命。调研虽告一段落,但文化传承的使命还在继续传递。校友采访实践团在校友处的指导下,利用暑期赴河南、广东、广西等地采访长理各行各业优秀校友,实践团记者徐超怡表示,整个暑假期间,采访了9位校友企业家,有幸聆听了优秀校友们的创业故事。他们中间,有创造国企改革奇迹的湖南运输行业的领头军,有做什么成什么的中国卫浴大亨,有放弃文学梦想致力实业救国的化工企业家……通过此次校友采访的实践活动,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思考。
座谈上,非遗团队指导教师周静老师谈了去醴陵三下乡的见闻,总结了非遗“醴陵釉下五彩瓷”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三下乡活动提出了意见建议。魏桃初老师则从调研深度上为同学们传经送宝。“单枪匹马”深入雨花非遗馆采访四十余名非遗传承人的成松柳教授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大家思考非遗传承究竟如何传承,如何在“艰守”中坚守,如何加入新元素、赋予新生命?
王新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今后学院将进一步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力度,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走出课堂、走向田野、走进社会、走近群众,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将项目做深、把项目做实,结合专业优势,产出优质成果。
此次座谈会总结了暑期师生共融共进的生动实践,也发现了社会实践往深处做、往实处做的可能。同学们表示将在新学期,继续秉承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知行合一的精神,取得更多新成绩。


(文/图 郭宁 审/魏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