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云塘校区新能源大楼报告厅内,一场聚焦新材料前沿的“创新头脑风暴”正在进行,15支学生团队屏息凝神,等待评委对项目的点评——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年学科竞赛总决赛暨第二届“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选拔赛的现场。
“你们的涂层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如何验证?”评委席上,本源睿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建炜抛出的问题,直指项目技术落地的关键。与他同席的还有湖南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董事甄彧、大科城公司投资部总监程玉涛。三位来自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投资机构的专家,从市场价值、技术壁垒、商业模式等维度为项目“把脉开方”。
“评委的建议让我们意识到,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如何与产业需求对接才是核心。”参赛队员李同学在赛后感慨。
比赛现场展示的15个项目中,既有“固态电池界面工程”等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也有“高效电催化制氢”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实践。值得注意的是,多个项目与学院正在建设的先进陶瓷涂层材料中试平台以及交能融合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高度契合。
“我们研发的铁空气电池无燃烧爆炸风险,具有低成本、高环保性、长寿命、长时储能的特点,目前已在进行中试实验。”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这种从实验室技术突破到中试验证、再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参与,让学生同步掌握科研方法与产业思维,正是学院推动“学科前沿—产业需求—人才培养”闭环融合的生动实践。
“学科竞赛是优化学风的‘催化剂’、锤炼创新能力的‘练兵场’,更是人才成长的‘快车道’。”学院党委书记郑延恒表示,近年来,学院通过构建“教学—科研—育人”联动机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推动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转变,取得了良好成效。
(文/谢易真 图/王佳悦 一审/谢易真 二审/邵巧艳 三审/郑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