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014年底到物电学院担任党委书记。一年多来,我思考得比较多的问题有这样三个:一是学院的书记和院长如何处理好关系?如何形成共识与合力?对我而言,这是第一重要的问题。二是学院干部、党员和教职工的理论武装与思想教育等怎样开展才能接地气、有效果,才能少一些形式主义?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做好它十分不易。三是大学内部的教学学院如何开展学院文化建设?如何进行自主管理?我觉得,现在思考探索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一个主题:即突出思想文化引领,增强党建工作实效。再把这个主题的外延界定一下,那就是:大学学院教职工理论武装与思想教育工作的认识与做法。下面,我结合具体实际,就上述问题谈几点初浅体会。
一、关于书记与院长的关系问题,我认为,学院党政正职的关系是学院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学院书记与院长关系协调,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就是学院发展之福。
马克思的合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进步是多种因素形成的合力推动的。同样道理,大学二级教学单位———学院的各项工作,包括党建工作,要落地生根与开花结果,同样是多重关系、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关系与力量中,有一对关系与力量地位特别突出、作用特别巨大,这就是学院党政正职的关系,就是学院党政正职关系的协调程度、思想的统一程度及其所形成的合力。如果学院党政正职关系协调程度高、思想统一程度高,就能够产生无形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学院的班子建设就比较容易搞,学院的合力就比较容易形成。
根据我和唐院长共事一年多的体会,我觉得,书记在和院长合作共事的过程中至少应该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书记不要跟院长在“利”“权”这两个字上纠缠不休。书记和院长关系出现问题,恐怕多数因为这两个字作怪。在“利”字上,最简明的行事标准,就是最近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里的12个字: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在“权”字上,应该是多一份权力就多一份责任,书记可以主动多担点责,多做些督促提醒和补台敲边鼓的工作,但不能揽权越权。这就是我处理与院长关系的初步定位。所谓“督促提醒”,主要就是采取适当方式多沟通、多商量、多建议。同时,“督促提醒”里面还包含监督,比如在学院重大问题决策时,像人才引进等,物电学院的做法是书记有“一票否决权”。所谓“补台敲边鼓”,就是主动参与院长们负责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但平时不轻易提反对意见或建议,有不同意见首先私下沟通,形成共识。同时,院长忙不过来的时候,书记可以也应该顶替上来担负起某方面的责任。
二是书记多在“虚功实做”上下功夫,而院长则可适当在“实功虚做”上想办法。如果两者能够实现结合,那将会非常理想,所谓“两张皮”的现象也会自然消于无形。书记的重心在“虚功实做”,让理论武装与思想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展开,尽可能贴近实际,尽可能接地气,尽可能少占用老师们的时间;所谓“实功虚做”,即院长可以主动借助党建与思想工作的平台、手段、方法等,来落实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指标和硬任务,并以此推动工作,实现发展。
三是坚持经常性的个别沟通与交流,是书记和院长处理好关系的最简便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也是书记履行党建主体责任,切实做好督促、监督、提醒、补台工作的有效办法之一。现实中有些书记与院长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可能就缘起于沟通不够、了解不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论过地方和单位党政正职的关系问题,其中他曾用“二人转”来作比喻。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用“二人转”来描述大学学院党政正职的关系。
二、关于学院干部、党员和教职工理论武装与思想教育怎样才能接地气、有效果的问题,我认为,可以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和精准思维,来寻求提升与突破。
“供给侧”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因为党和政府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而变得十分流行。“供给侧改革”的缘由主要在于“供给侧”出现了不能适应、不能满足和不能引领“需求侧”的问题;其重心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借用这一思维看大学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工作,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所谓“精准思维”,来自习近平总书记的“问题导向”意识与精准扶贫思想。道理很简单,就是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工作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等搞“精准”,让“精准思维”成为我们具体工作的态度、立场与习惯。
运用这两种思维,大学学院党组织特别是书记可以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索:一是应当充分认识到学好弄通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譬如我们常讲“新常态”,不加紧学习就不知道这个“新”是什么;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用创新理论武装教职工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引领教职工,首先必须把自己武装好,让自己有思想。自己“昏昏”,就无法使人“昭昭”。二是运用好党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几大制度性平台,把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制度、教职工政治学习制度和党课教育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把具体的学习活动策划好、组织好,让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学有所获。2015年,物电学院组织了三次全体干部、党员和教职工的集体学习教育活动。学习活动前,把主题确定好,主讲人进行充分准备;活动实施时,找个安静的地方,不准请假。这样做效果比较好。三是在日常思想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精准思维,把干部管理队伍、教职工队伍和党员队伍中各自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程度怎么样、可以采取怎样的应对办法等等都搞清楚,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莫让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四是加强新媒体——互联网媒体(包括自媒体)监管与建设,真正重视它,充分利用它,切实管好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加强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是重中之重”。
三、关于大学内部的学院如何进行自主管理等问题,我认为,可以以“学院文化”建设为抓手,探索学院自主管理与健康发展之路。
什么是大学的“学院文化”、为什么要重视“学院文化”建设,这些问题无需多说,仅就学院党组织怎样开展学院文化建设的问题提几点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学院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体系。这是学院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院之为学院以及依法治院的基础性工作。二是探索制定学院文化建设规划。学院文化建设要有规划,目的是为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学院文化建设可以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先易后难”“逐步积累”等原则或思路,一件一件的做,不断积累,不断深化。物电学院去年拿出了这样的草稿,正准备做几件事情。三是学院文化建设要有品牌意识或精品意识。我个人认为,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品牌甚至是精品,但是,在教职工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方面则有些欠缺,需要我们党务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