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光阴似箭,逢母校60周年校庆,接到师姐的约稿,心中十分忐忑,毕业这么多年,也没“混”出个名堂,而且才疏学浅,多少有些自惭形秽。然思绪飘回到23年前,那人、那事、那情,一件件、一桩桩却又都浮现在我的眼前……
母校情
记得1993年入校时,母校的名字是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过了半年,您改名了——长沙电力学院,忘不了入校时“欢迎新同学”的大红横幅,忘不了图书馆的墨香气息,忘不了球场上挥汗如雨的帅哥们,忘不了舞池里亦或轻盈亦或笨拙的舞步……曾经的#2教学楼、大阶梯教室、#2宿舍楼依旧容颜未改,如今,长沙理工大学,这个响当当的名字,新增的校区、壮大的师资、丰富的图书馆藏、丰硕的教学成果、还有恩师那两鬓增添的白发……是您60年来风雨兼程的最好见证。是您,给了我们丰富的营养,让我们搏击长空的羽翼更加丰满;是您,让我们拥有更多的兄弟姐妹,使我们的天地变得更加宽广!感恩母校!
师生情
接触最多、印象最深的当属四年的班主任周宏植老师,周老师当时也有50多岁了,头发已花白,听他说带完我们这届就要退休了,但他对待工作那份热情和执着绝不亚于年轻人。他的要求很多,体育委员每天早上要组织同学们做早操;学习委员每天早上要组织同学们英语早读、听听力;遇到劳动周,他会跟着大家一起劳动,每个责任区都要检查,毫不含糊;每次系里安排的集体活动,他都会了解班干部组织的情况如何,这让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同学们很是不适应,也有同学在抱怨周老师管得太严,不自由,但班上同学们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班上从没有人迟到、逃课,英语四级通过率也是那一届里较高的班级。今天看来,有这样严格的老师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实属我们的幸运。周老师是严师,更是慈父,每逢传统佳节,他会邀请同学们到他家里做客,我是东北人,在老师眼里包饺子还算厉害,可对于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学生,厨艺可想而知。一次,在他家包饺子,我负责做饺子馅,用掉了老师家半坛子猪油,这事每每想起既好笑又惭愧,在那个生活还不富足的年代,估计周老师当时已经心疼得无语了。大三时,我得了支气管肺炎,在校医室吃药打针一个星期还没退烧,只好转到长沙市第三医院住院治疗,周老师带着师母熬的鸡汤骑了40分钟自行车到医院看我,让远离父母只身在外的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学情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同学有很多,真正说起来,印象最深、感情最真、最立体的当属大学同学了,班上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新疆和西藏,每个省都有同学,这让我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也了解了更多的风土人情,我班的蔡于成是海南的,普通话总是说不好,回答老师提问需要说好几遍,北方好事的同学经常会拿他开玩笑,也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帮他纠正发音,他那手舞足蹈,憨憨的样子,现在还印象深刻。我们一个寝室八姐妹,按年龄我排行老六,大家习惯喊我小六子,我当了一年的寝室长,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把寝室检查一遍,四栋宿舍楼的阿姨每次都表扬我们寝室干净。老三生病住院,每天都有一个姐妹陪床,放暑假还专门绕路陪她回家。几个姐妹会利用小长假跟着南方同学一起穷游,湘江河畔、橘子洲头、韶山、衡山、岳阳楼、甚至桂林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的同窗共读,我和爱人从相识到相知,图书馆和自习教室留下了我们的身影,从此同舟共济,不离不弃。
谨以此篇纪念母校的60周年华诞,祝愿母校桃李满天下!


孟庆巍
长沙电力学院化学系935502班化学教育专业
现在中国华电集团四川广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