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理工岁月 > 正文

金色年华

2016-07-19 

——长理四年幸福时光

毕业两年了,喜闻学校六十华诞,一个甲子。

我怕回忆会褪色,于是趁这个机会,回过头,看看在长理经历时光,把自己的一点点感触、想法分享给大家听。

我是张红显,2010年被化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录取,2011年通过学校转专业考试进入土建院桥梁工程专业,2014年考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我是一个幸运儿。

在化学院的一年是非常匆忙的一年,参加了各种社团,还有学院的学生会,当然也会很努力的学习,勤工助学等等。还记得教授无机化学的戴春霞老师,课程上耐心的讲解以及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还记得当时辅导员涂晓康老师刘芳老师生活上对我们的照顾,许多很小的事情,读书的时候并没有太在乎,离开以后反倒是会怀念了。2015年底回学校,他们已经不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了,再加上原来的同学都各奔东西,少了很多归属感,很遗憾。

我有幸、有机会通过学校的转专业考试,进入我一直向往的工程类学科——桥梁工程。到土建院以后,很担心会不会像刚入学的新生一样需要重新熟悉环境,与同学相处等等,可到了以后才发现,这不是问题。桥梁1002班筒子们很热心的接纳我,包容我,当时负责桥隧10级的辅导员王勇老师、黄黎明老师给我极大的支持,09级的学长、学姐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于是,精彩的生活开始了…

南门的博联,西门的新五洲是不错的,大二的时候三五个死党一起去,精力简直充沛到不行。云影湖是一个非常适合思考问题的地方,人,难免彷徨,有次在云影湖旁边低头沉思,走着走着,竟然走进去了,现在想起来好搞笑。南门的小吃街是我们最爱去的地方,原来的宿舍住在至诚轩4栋,去南门非常方便,即使后来换到了弘毅轩四栋,也经常陪化学院的朋友跑去南门,邵阳老酒10块钱一小瓶,刚刚好,再来几个小菜,整到11点多,正好回去睡觉,大三的时候每周都会去逛逛,大四搬到金村很少再去了,后来听说小吃街整改了,没有再去过。

大三的暑假,学校给留校的学生安排了住宿的地方,问题是——唯一的问题是,太热了,热到抓狂…几个人住在一个宿舍,每个人两到三台小风扇——然!并!卵!而可以安慰的是,南方水资源充裕,每天起床可以冲凉,中午回来可以冲凉,午休后可以冲凉,晚饭后可以冲凉,自习回来可以冲凉,睡觉前可以冲凉,大半夜也可以冲凉…13年暑假整月长沙的温度保持在38°以上,有时候实在太热,半夜睡不着,发现老五也在思考人生,于是两个人一拍即合,去博联思考人生好了,白天还要复习考研的东西么,太困,太累,就一人买一罐咖啡,停不下来,回想起来,好拼。母校发展很快,都装空调了,为什么每次我们走了之后才会这样…学弟学妹们好幸福。

毕业实习学院安排我们去的是广州,包下一整节车厢,在车上完全是一个大party,high极了。原来,住的那么好。在学校的时候总不觉得怎样,出了家门,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自己内心才开始窃喜。

在云塘的三年是最潇洒,最开心的三年,毕业后的两年也去了很多学校,感觉还是云塘好。在金村呆的一年,基本上都是泡在图书馆,偶尔去操场踢踢球,吃饭还是会去南苑下面,三五人炒几个菜,想想都美滋滋的。

对于长理所有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母校俨然已成为一种情结,好像调侃母校只许我们自己来讲,若是有外人讲她一句不好,那不要讲话了,就是个干。

博学、力行、守正、拓新是学校的校训,可能是司空见惯,在学校的时候只把它作为一句普通的校训,当有一天,离他远了,才体会到真正的含义,希望共勉,为母校争荣。

最后想对母校说,愿母校的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基础设施等等更上一层楼,早日成为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高水平大学。

姓 名:张红显

就读专业:土木工程(桥梁工程方向)

毕业时间:2014年6月

目 前: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

附件:

上一条:光阴似箭 下一条:云塘那些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