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07年12月9日婚礼而作
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哺育着人类的情感。隆冬、早春、初夏、深秋,这是大自然天赐人类的爱的季节。易柯明和佘璐的爱情故事,也和许许多多的天下爱侣一样,发生在每一个季节,升华于每一个深秋。
2004深秋,他俩奇特地相识;
2005深秋,他俩奇妙地相恋;
2006深秋,他俩轻轻地别离;
2007深秋,他俩盈盈地结合。
秋日,刻录着爱的私语;
小璐柯柯,爱在深秋。
2004年11月18日下午,《湖南广播电视报》(《鹰报》)记者吴雄杰像往常一样,把版面清样送到年轻老总易柯明的办公室给他审看,然后离开。几分钟之后,吴雄杰的手机响了,易柯明打来的:“你有佘璐的电话吗?”“有。我昨天采访的她,马上翻给您。”吴雄杰敏感地意识到,一颗心驿动了,一个罗曼蒂克的故事从此发生了。2007年12月9日,吴雄杰成为了易柯明与佘璐婚礼上的伴郎。
吴雄杰后来才知道,这个版面名称为“丽人”的清样上,打动易柯明的其实有四个元素:除了“冠军”和“写真”,还有“学妹”、“贾谊”。2004年11月,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佘璐,夺得当年度“湖南省大学生挑战主持人大赛”冠军,于是成为了“鹰报·丽人”版的当期主人公。除了一张张风姿绰约的佘璐写真照,多年前同样毕业于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的易柯明被版面上赫然写印的师兄妹关系所打动,更被这组写真照的背景地——长沙贾谊故宅以及配文中所透露的“佘璐爱的梦想是寻觅贾生气质的另一半”的含意所打动。作为年轻的《穿越历史》的沉吟者,作为儒雅的《贾谊命运》的兴叹者,审读清样的那一刹那,易柯明觉得“另一半”仿佛说的就是我。他当然心动了。
易柯明立即给佘璐拨通了电话,亮明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正在读她。佘璐当然是诧异的,实际上当时也是不高兴的,出自一个女孩“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本能,她甚至有些反感。她一度联想起某些形容男性的最不中听的词汇。但是她还是保持了应有的礼貌,毕竟这家报纸正在报道她。
易柯明说,“你的照片很美,配你的文章也写得不错,我作为同门师兄,为咱们母校感到骄傲,为你感到骄傲!”佘璐谨慎地表示谢谢。易柯明突然又说,“但是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好,等于直白地说你拿了冠军,有炫耀之嫌,没有回味的余地;”“要不,我建议改个标题,叫《今生愿嫁贾谊》,如何?”“别,别!我还是个学生,再说也不是这个意思。”佘璐立即否决。易柯明说,“那好,我们都想想,十分钟后我再跟你商量。”易柯明就这样不由分说地授予了自己给佘璐打第二个电话的权利。
2004年11月18日星期四那天,佘璐接听了素不相识的易柯明打来的三次电话。第二次电话正是十分钟后打来的。易柯明说,“师妹想好题目了吗?”佘璐说,“没呢。还是麻烦报社的编辑老师给考虑一个吧。”易柯明说,“那你有什么要求?”佘璐说,“雅致一些就可以了。”易柯明说,“那好,我已经想出来了,《古色古香活色生香》,有贾谊故宅的雅,有美女佘璐的致。如何?”当时的佘璐,确实觉得这个标题是她心里想表述的,她认了。然后,她说了一段后来连她自己也承认言不由衷的话,她说:“易老师,谢谢你们。你们报纸的服务态度真好,连做个标题都反复征求读者的意见。你们《鹰报》一定会越办越好。”
如果说,恋爱要讲究技巧,易柯明决定追佘璐时却压根儿没有构思技巧。他初读版面清样时的判断就是,这个女孩我一定要去追她!虽然,这个女孩我绝对追她不到!孑然一身的他,被一见钟情的力量所冲动,人生有大美而不采撷,非君子也!同时潜意识告诉他,世俗笼罩之下,独特的佘璐,未必有一颗独立的女儿心,所以佘璐实际上是他怎么也追不到的,他即将投身于一个无解的情感方程式。既然必败,何须技巧。所以,2004年11月18日晚他第三次拨通佘璐的手机,第一句话就是:“佘佘,我正式告诉你,我爱你,希望你嫁给我!我是下午打你电话的易柯明,下午用的是座机,现在是我的手机号。”不知道当时的佘璐是何表情和心情,所幸的是,当时的佘璐未曾发怒也未曾立即挂机,以至给了易柯明说上几十分钟的机会。易柯明紧接着的话,就是成段地谈自己的缺点和弱点,这是一些女性乍听之下都会选择立即拒绝这份示爱的话,佘璐未予置评地听着,无数次地以简单的“我在听”回答着易柯明不时夹带的“你还在听吗”的担心。佘璐后来说,当时的感受是,这个人完全莫名其妙、神曼能通,瞧在他今天那个标题所耗费的脑筋份上,强忍着听吧,就像听段市井俚言或醉鬼胡话,挂机时一切自然拉倒。
第二天起,再拨打佘璐的手机,总是礼貌寒暄两句,就被挂断。铃音还常常被直接摁掉,连听上哪怕一句佘璐都不可得。处于办报亢奋中的易柯明,当时的时间是满打满算的,他根本无法不顾一切、毫无顾忌地冲向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园穷追猛打。他觉着,花儿未萌芽便打蔫了,故事一开始就结束了。那段往往被无情摁掉的《月半湾》铃声就是佘璐的宣告。
人的悲哀和幸运,都在于总相信奇迹会发生。多次,易柯明悄然回到母校,一个人傻傻地在亲切而熟悉的中文系流连,期待着奇迹般地在人群中发现那个准能一眼认出的倩影。看到熟悉的老师,他一定躲开,生怕被瞧见,捏造不出像样的来意。看着墙上的“一等奖学金获得者佘璐”的芳名,听着不知名的师弟师妹们对她更多优秀元素的口碑流传(例如,英语过六级、省级中英文演讲赛和辩论赛均名列前茅、普通话测试一级乙等、两度获“湖南省优秀大学生”、每学年必拿一等奖学金、玉树临风的身材腰段、玉乳凝脂的肤色面容等),佘璐的神奇感愈加放大了,易柯明的失落感与日俱增。
遗憾的是,同在一座城、共饮一江水的易柯明,却因为那个累次明确拒绝的电话,永远走不近佘璐。他很久都没能见到她,哪怕一次。
“也许我真正要求的,只是见上她一回而已。”易柯明常常犯傻。共同办报的张晓雪、吴雄杰等同事,都发现易总走向了不可思议的乖张。他们当然知道原因。
2005年上半年的一天,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与《湖南广播电视报》共建实习培训基地,系正副主任成、华两位教授以及大姐式的张老师和学校车队的一位“司长”来到报社。易柯明请上湖南广电几位校友共同作陪。五粮液之下,极少喝酒的易大醉,为师生情,更为郁结心中的相思之苦。席间,易柯明试探性谈及佘璐,连那位与佘并无交往的“司长”也赞赏有加,这使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易再也瞒不住自己的情感,当即向几位授业恩师一诉衷肠,竟至嚎啕大哭。显然,两位教授和张老师内心都认为这份感情是无法建立的,毕竟易、佘两人之间,隔着两个大学本科,除了七十年代生人与八十年代生人的典型差异,还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而且,易柯明最突出的优点,未必就是佘璐所钟意的那种。曾开设宋词专业课的成教授劝易“天涯何处无芳草”,更强烈暗示这段单相思前景的渺茫。易转托张老师,见到佘璐一定代问个好。后来在学校,热忱、细腻的张老师碰到佘璐,曾过问其个人问题,并且转述了易柯明那晚因衷情而至潸然的情景,特意强调一句“易柯明真是情种”。佘璐就是佘璐,丝毫不为所动。
2005年6月,佘璐毕业留校,恰恰就职于中文系(升格为文学院),使得易柯明接近她的机会陡然增加。到临近2005年9月的时候,易总共见了佘四次面,他们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易柯明一次比一次威猛,有回的第一句话就是“请你马上嫁给我,免得将来后悔”,而这些必定是徒劳的,佘璐的拒绝一次比一次干脆和狠辣。易柯明说:“我没有这么百折不挠地追过人!你拒绝我太狠了。”佘璐说:“你追我太狠了!你就是追一百回也是同样的结果,你死心吧。”佘璐后来承认,一般人被拒绝一两次就会打退堂鼓,而易柯明愈挫愈奋,让她望而生栗。她真正担心的,是这个男人越陷越深,只会害了自己,因为她压根儿不打算接受他半丝半毫。每一次坚硬的拒绝,只为着尽快结束一种无奈的伤害。
佘璐没有料到的,是易柯明卷土重来的时段、频率和方式。一次最冰冷的奚落,想把易柯明轰走,没想到二十天后,易柯明会从北京打来手机,她本该心如铁石地摁掉,可是她那天因为别的事情心情好,任易柯明说两句,又给了他一次昙花一现的机会。易柯明说:“我知道你还在讨厌我,但无论如何听我讲完这一次,只占你五分钟;”“你知道吗,我正在北京袁崇焕祠,在一张照片前面。袁崇焕是金庸《碧血剑》里袁承志的爸爸,是晚明时节最能干的将领,是抗清的民族英雄。这张照片上,一个姓佘的人,你的家门,正在给袁崇焕守墓。这户姓佘的人家,世世代代为袁崇焕守护墓庐;”“我很震撼,这户佘家,为守护心中神圣的忠烈之梦,可以世世代代地付出。我追佘家一个千金,顶多耗费我个人一辈子,有什么不值的呢!为此我作出两个决定,一是从今往后,我游览任何名胜古迹,一定给你现场来电话,抒一段情,听不听随你,反正我打我的手机,二是我要向这户佘家学习,继续来追你,追得你被我赶出个你的丈夫为止,然后不再骚扰,但依然终身等待,大不了做个金岳霖。”佘璐依然没有动心,动心了就不会是佘璐。但佘璐当时肯定没有料到,2007年3月3日,易柯明在英国剑桥的康河边用手机给她国际长途全文背诵了《再别康桥》,以一次最远的方式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2005年9月底,是佘璐第五次拒绝易柯明,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拒绝,因为物极必反。当易柯明在母校树荫下终于守到佘璐领着一群学生前往老交院影院搞活动,他横空出世,与佘璐不断搭讪,心想她当着这么多学生面总不至于生硬地赶走自己。佘璐却根本没有理会他,易柯明在学生们面前尴尬得已不知何为尴尬。在老交院影院门外等上两个小时,佘璐出来了,像是没看见易柯明,一溜烟而去。易柯明终于忍不住说道:“佘璐,你真的这么狠心吗?你要做个有良心的女人,要懂得尊重人!”佘璐回头了,在花坛边,在路人眼下,她发了一次学生时代至今最大的火:“你尊重了我吗?你的所作所为值得我尊重吗?……”当天晚上,易柯明在浏阳河边哭了,嘴中喃喃:“你不就是要拒绝我吗?犯得着这么拒绝吗?你不就是要拒绝我吗?犯得着这么拒绝吗?你不就是要拒绝我吗?犯得着这么拒绝吗?”吴雄杰发现了这一幕,焦急地打电话给佘璐:“我们易总为你疯了,他从来都没脆弱过。这回他真的脆弱了。也许只有你能帮他?”佘璐回答:“这个世界,唯独我帮不了他。请原谅我用很伤人自尊的语言刺激了他。为了你们的易总,必须让他恨我!”
2005年“十一”长假,易柯明塞了一封信纸,在理工大文学院佘璐的信箱。他对身边陪同的一位叫傅慈波的朋友说,“这回真的完了。我只想用这封信告诉她,要拒绝我其实很容易,把话说清楚。何必撕破脸皮呢。我告诉她,我已经醒了,为了双方共同的自尊,我不缠她了,因为我不爱她了。”傅慈波坚决从信箱中抠回这封信,说“给信一定要信封,万一被别人看到了内容,对她不好。虽然要分手,也还要对人继续负责。我买个信封去”。他祝贺了易的解脱。2007年10月,在陕西创业的傅慈波用新手机号打给已两年未联系的易柯明,当易告诉他“我跟佘璐正好这个月扯结婚证”,傅慈波说,“你们在拍戏吧,看不懂,看不懂,太高兴了,太高兴了!”
后来,佘璐说,正是从那封信开始,她不再讨厌易柯明,因为看到了易柯明的理智和基于理智之上的善良。她说,易柯明“很有趣的是他认为上次在老交院影院旁花坛边的分手不算数,因为双方是带着怒气和怨气分手的,没有分出水平,要求重新愉快地分一次手,让彼此从分手也能觉得做人的美好”,“他说为了分好这次手,他决定不再爱我了”,“其实我们从未牵手,谈何分手呢”,“让我甚至有些感动的是,他在信中说,他不能爱我了,愿有一个我喜欢的人爱我,希望他永远对我好,对我爸妈好”,“一般人只会写前一句,我万万没想到他会写要另一个男人对我爸妈好”。有行家评说,正是将近一年之后的这句话,找到了佘璐的软肋。
为了强化那封信的诀别意志,易柯明在一周之后的江淮之行中,信手给佘璐发了一条短信,那是一首诗:“万涓红颜水,一瓢饮足矣;此女倩何人,正是小璐你;平生何所愿,和你在一起;不能在一起,此情藏心底。”佘璐没有回复,易柯明也不打算佘璐回复,他把这首诗转发给了同事兼朋友张晓雪。张晓雪原本是坚决反对易柯明追佘璐的,作为《玫瑰之约》的第一代编导,见证过诸多恋情成败的她判断这段感情不会有结果,她也觉得易越早脱身越好。张晓雪显示出一次辉煌的才气,以极短的时间回了一首和诗:“万涓红颜水,总有一瓢饮;此女倩何人,河洲之伊人;平生定如愿,执手话苍生;但愿两情悦,琴瑟共和鸣。”她相信和祝愿易柯明总会拥有美好的爱情,并善意地提醒要注意从“两情悦”的相互喜欢、两性和谐的人中去寻找另一半。易柯明不假思索把这首诗转发佘璐。
当听闻易柯明、佘璐终于走到一起的时候,张晓雪起始是不太相信,后来感慨说:“铁树真的能开花。”
佘璐接受易柯明,是2005年11月24日至28日,又一个深秋。她用短短五天,偿还了一年之中对易柯明的五次拒绝。佘璐写有一本日记,记载对易柯明的情感,但从不给易看,说老时再读。惟有第一篇日记,她曾是念给易及其全家听了的,日记中有这样的句子,“柯柯,如果早知道你对自己这么负责任,并且懂得其实你对我也是这么好,我就不该在一年之中那么多次的拒绝你、伤害你。我心中的愧疚,只能用一辈子对你的好,来偿还。”
这个大转折的伏笔,是2005年10月下旬。易柯明和佘璐再次通话的时候,终于停止了从第三个电话开始就永远咄咄逼人的狂热示爱,而主动表示“今后我们就是正常的、普通的朋友”。佘璐愿意跟易柯明说说话,她无意中提到,“我有个心愿,这些年读书总是只会花爸妈的钱,我想该为他们做点什么,光凭试用期的工资是不够的,比如说做英语家教,挣点钱补贴家用”。易柯明立即说,“我有个主意,轻松愉快,照样挣钱,还跟你专业对口。”“那是什么呢?”佘璐这一问,问出了三篇散文。易柯明说,“你就给我们报纸写稿,写写散文,领稿费,跟做家教赚的钱一样的,但自由多了,也安全多了。”
佘璐的文笔其实是不错的,在易柯明赴英研修日记集《创意之旅》中,收录了佘璐写给他的《一封家书》,读者评价不低。对于佘璐投稿的文章,易柯明在版面清样上悉心修改,尽管他是一个精细到修改标点符号的报纸副总编,但对佘璐文章的专力程度远远超过了正常的权责范围。第三篇文章,赶上了一个机会,无形中也给了易柯明自己一次极为特殊的恋情机遇。
当时“花明楼杯”红色旅游征文大赛正举行,易柯明自己写了《红三角记》一文,便建议佘璐也写一篇。佘璐说,我没游过革命圣地呀。易柯明说,不一定非得延安、遵义,爱晚亭、橘子洲都行嘛。佘璐说,我家门前就是橘子洲,那我试着写一篇。这一次,易柯明修改得更认真,他首先就把文章题目改掉了,一想到美丽的佘璐眉毛下有一颗美人痣,正是佘姑娘的“防伪标志”,便灵机一动命名《橘洲,是湘江的一颗美人痣》。对佘璐的怜爱之意,怎么也遮掩不住,就这么喷薄而出。
佘璐没有写第四篇文章,她大概听说易柯明对前三篇文章的修改有些惹人注目,怕影响易在同仁中的职业形象。其实易的形象,好的糟不了,邪的也正不了。但执拗的佘璐从此不写,也许她实际是在计较易柯明的改动。佘璐的文笔本来不差,不改也能达到刊发水平,但易柯明为了做“人情”,没事找事地改。佘璐可能也不想欠这份情了。
好在就有这第三篇文章,改变了爱的方向,改变了爱的结构,从而铁树开花。
可以肯定,2005年11月24日之前,易柯明、佘璐统共见面不超过五次,每次仅几分钟的面对,一方当即求爱,一方当场拒绝,每每如此。即使江淮归来,也仅仅以电话联系的,“见面”是一种奢求,是一根容易拉断的弦,稍有不慎便寂灭。所以易不敢发出任何邀请,害怕再遭拒绝。大概在2005年11月20日前后,易柯明鼓起勇气打电话给佘璐,说“11月24日是刘少奇诞辰,宁乡花明楼要举行红色旅游征文颁奖。我已经得了奖,你会不会得奖我搞不清,你是否愿意一起去一下。我们有车,车上不止我一个人,方便。你还可以参观一下花明楼,你没去过的。顺便可以看看自己有没有得奖。或者说你也可以给我捧捧场”。当时预计佘璐是不会去的,大不了涛声依旧。
但佘璐居然答应了。
2005年11月24日。永远难忘的2005年11月24日。去花明楼的路上,易柯明激情飞扬地讲述了所能记起的大学时代的每一则真实笑话和歪诗,佘璐笑得前俯后仰。
颁奖典礼现场,易柯明的获奖作品《红三角记》被湖南省一位艺高望重的语言表演艺术家所朗诵。这是篇被中央电视台一位龚姓记者评价为“绝妙好文——这是我所见的从政治、历史、地理、思想、性格、现实等众多维度揭示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相互关系的最精准的分析和最丰达的联想,言人人所未言,言人人所欲言”的文章。当老艺术家哽声诵到“毛彭分手于庐山,毛刘分手于天安门……历史老人的点苍一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引三地乡亲和八方游客为之抱憾”时,全场掌声响起。事后,悄悄坐在后排的佘璐说,“我当时看了看坐在第一排的他的背影。我在想,他一定很激动,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激动,因为那些文字,是他一句句饱含感情与理性反思写成的”。
午宴上,易柯明作为优胜者,向大家敬酒致谢。在佘璐这一桌,他一下轮敬了所有的人,唯独不碰佘璐的杯。碰完所有的人后,他却单独举杯走向佘璐,轻声耳语:“谢谢你今天能来,这是对我的巨大信任。这也是我今天所得到的另一个重要褒奖!”
午宴后登花明楼,微醉的易柯明与佘璐倚着栏杆。易指着远近青山,吟诵《红三角记》中的句子:“看一片青山,挺着地的乳峰,望一泓碧水,承着天的乳汁,养育出伟大的人民之子开天辟地;小小的红三角,曾经吞吐偌大中国,毛泽东就是山,由人仰止,刘少奇就是楼,随人凭依,彭德怀就是石,任人砥砺。”又指着楼下一泓河湾说:“你知道吗,这个景象被人们称为太极图,因为就像太极图影。太极是一切的缘起,让一切回归自己。这一年你是不是在和我玩太极?”又指着花明楼中央说:“醉了,吹吹牛,早在1996年,我就写了一篇叫《花明无楼》的文章,寓意刘少奇遮掩在历史背影里,没有被人们充分发现他的意义。后来,真的建了这栋楼,从此有了花明楼。而且,我今天感谢刘主席在天之灵,给了我双份幸运。”佘璐默默无语。易柯明突然对佘璐说,“如果我们今天之后分手,其实很完美。就可以弥补上次了。那封信也不算,要算就算这次吧。”佘璐依旧默默无语。
回长沙的路上,易柯明建议去看看香山冲水库,那里有条很美的溪。2006年盛夏起,佘璐一定会陪易柯明去香山冲,因为易柯明喜欢捉螃蟹,而香山冲的溪就有很多螃蟹。而且,因为那里是香山冲。
回到长沙,经过长沙理工大学,送下佘璐,继续前驱。易柯明嘟囔一句:“就以这种方式散棚了。”司机彭军是个情商极高的人,他说,“你赶快打电话,约佘老师出来吃晚饭,我马上倒车送你回去。”易柯明说,“别出我洋相了。你不了解她,她不可能出来,没下文的。”彭军说,“我跟你打赌,她一定会出来,而且她已经对你有意思了。”“你怎么看出来的?”“她看你的眼神已经是脉脉含情的那种。”“我怎么就看不出来?”“因为她眼睛看你的时候,你不敢看她的眼睛。”“我一向色胆包天,怎么会不敢看她的眼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面对她,你内心有一股你自己意识不到的胆怯。”“可她不可能喜欢我!”“绝对是喜欢上你了!”“不可能!”“绝对是!”对话持续升级,车子已经调头,争执不下的裁决办法是,猛着胆子打个电话,无非涛声依旧。
易柯明手机拨出去了,结果——
连续五天,爱如潮水,爱在深秋,从此无分你我。
于是有了,2006深秋英伦送别、2007深秋喜结连理……
关于那神仙般的五天,易柯明在2007年2月14日《创意之旅·情人节的礼物》一文中,是这样重温的——
“托彭军吉言,从那时起,仅仅五天,我把她追到了。我和她都意想不到的五天,缘定终身。那时我对她说,“我真的追到你了吗”?她答复我,“我真的被你追到了吗”?两个当事人都悟不清,前面那一年与后面这五天是怎么衔接起来的。两个人书写,一定是两个版本,两个人在从今往后不同年龄段来书写,也一定是更多的不同版本。”
2007年2月14日情人节,收到易柯明创意致礼的佘璐,告诉远在西半球英伦岛上的易,“等你回来,我也会给你惊喜。我们也许不要花费一分钱,但一个男人倾家荡产也未必能得到的,你会得到”。
在当天日记《情人节的礼物》中,易柯明这样兴奋地写道——
“我肯定能猜出,我已经猜出。
我知道她今天,一定会再次说起这番话。直到我完全听清,彻底听懂——听清每一个字,听懂每一缕气息,听清那一片心,听懂那一个梦,听清那一份承诺,听懂那一腔誓言,听清那纯净的月夜的诗,听懂那雄浑的飘洋过海的歌。”
故事自2005年11月28日后,还在继续她的五颜六色。而易柯明,始终在寻觅和把握其中的原色——并不是乌黑亮丽的长发,“通情达理、赏心悦目”,这八个字才是他梦中情人的最高标准,而佘璐,正是他的这个标准,正是他的这个梦想。至情至性的他,注定在生命中永恒泛起挚爱的热浪。爱的热浪,后浪推前浪,总要归涌于恒温,歇息于明净与宁静的港湾。而佘璐,就是这个港湾。来之不易的港湾,一生不变的港湾,颠扑不破的港湾……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说过,“其实每一个生命都需要表白”。芸芸众生中,没有谁高人一等,也没有谁低人一层,谁都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至少可以少看一部虚构的电视剧,把生命的真实倾诉给自己的人生长河听。这个没有什么添油加醋的故事,就作为易柯明、佘璐婚礼上一则《秋日的私语》吧,在一首乐曲音响所及的范围内阅读。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更祈愿天下知心爱人终身不渝!
易柯明
Power by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