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寒冬,也许一切会尘埃落定,期待自己好运。自14年6月离开母校长沙理工大学已经快两个年头了。每个人都有母亲,每个人都有母校。凡是带了母这个字的,这就说明你是和它是亲近的。自第三次校党代会结束,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母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率领跑全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些年声名鹊起,生机勃勃,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高兴!今天的长沙理工已成为国家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青年学子十分向往、社会各界广为赞誉、师生校友无比自豪的学府,正在意气风发地向一流的高水平大学迈进。我的本科和硕士都是在理工大学这所光耀千秋的学府中度过的,分别是05年-09年和11年-14年,整整九个年头,走过那段多梦的青春岁月,步入社会,我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庆幸的是并没有浪费那段青春时光,在老师的培养和同学的帮助下,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社会实践,我们那一批学生也出了相当多的人才,中国交建的陈奋健和华东电网的贺锡强就是交通和电力行业的代表,特别是会计学专业涌现出了一批批高层次总会计师。这么多年过去,最令我难忘的是,在不同学习阶段帮助过我的老师,特别是学校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同时,一大批兢兢业业的辅导员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今,学校的辅导员制度很完善,每个年级配备一名辅导员,经常与学生同吃同住,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时候在我心里辅导员可以称得上是学生人生的导师。我的辅导员陈晓辉,刘名兰、明宪成、成华、陶双等几位老师就经常与我们促膝谈心,交流思想,指导做事,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当时学院层面的有杨华锋、王宏、周艳红、卿定文、陈万球以及校机关有关处室的领导,数年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常常一起回顾那段美好的时光。马向新、戴月娥、贺云龙、李雨燕、梁建新等授课老师,学术严谨,平易近人,思想进步,气质超群,他们高风亮节的胸怀,谦逊平和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充分体现出母校老师崇高的品德和风范。我对老师的敬重之情,十几年来都不曾改变。如果说母校给我了一些鼓励的话,还体现在管理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其综合素质。那时我曾在学院党支部担任书记。在接待新生、组织文体活动、发展学生党员等方面都发挥了作用,每个班也都充分发挥团支部、班长的日常组织管理职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起到很好作用。我们那届学生会主席夏建超现在创业成功,是一家餐饮连锁店的老板。研究生会主席玉鹏同学也报送湖南大学继续深造。带着时光的风霜刻染,带着岁月的深情厚意,经过工作的磨砺,我们少了一分花季的青涩和迷惘,多了一分成熟的沉淀和从容。尽管世事繁杂,心依然,情依然;尽管岁月沧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同学之情,永远是内心一道美丽的风景。遥想当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记忆中的你,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这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财富,是在内心珍藏的最美好的情感,是我心底永恒不变的牵挂。期待有朝一日能相聚一起,风雨同舟。
时间让人品味等待的魅力,空间使人倍感牵挂的美丽。让我骄傲和羡慕的是,研究生班李觅、江洁、方玉珍、曹外成、胡倩和乔帅都继续在大中专院校这高等教育的殿堂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同学,是浸入血液的名字,情同手足,纯朴自然、真诚,彼此珍惜。无论我们相隔多久、距离多远,在彼此的心里,都是那段青葱岁月的最好见证,青春无悔。最珍贵的是,学校读书期间,认识了舒克,我的师姐,也是我现在的夫人。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长沙理工”这四个字是茫茫人海里我们认知和亲热的标记,那些年的老师却还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三尺讲台,耀中书记健龙校长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们这届领导是理工大学走向兴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如今,母校正以坚实的步伐迈向又一个新的阶段。大学时代塑造的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对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战胜各种困难,起到了长期的激励作用,影响了我的一生。此时此刻,看着上学时的课本,回想起母校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历历在目,恍若昨日。
六十年栉风沐雨,六十年薪火相传。愿母校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她在各个领域都有大师出现,使它的每一个学生以自己是理工人而获得光荣和骄傲。
敬祝母校桃李芬芳,蒸蒸日上。我爱长沙理工!
李钊,本科就读于经管学院会计学专业,2009年毕业,工作后在马院2011年又读了思政专业。对理工大学有着很深的情感。值此校庆之际,特表达祝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