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写着毕业论文,突然手机响了,最近很少上网,也有些刻意的与世隔绝而不常开手机,所以很少与人联系,打开微信发现是我大学的老师——闾兰老师的留言,说学校将迎来60周年诞辰,希望我能参与其中用文字分享我的经历,倍感荣幸的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自然作出这个决定,后来我才明白,这就是我对母校爱得深沉。
“下一站,终点站——长沙理工大学,请旅客提前做好准备”。2009年秋,我作为新生,第一次走进长沙理工大学,那一年,学校只有一路公交车——702;那一年,学校只有一个大门——南门;那一年,南门外马路没有地下通道;那一年,宿舍里还没有空调……就是那一年,我认识了并不完美但我最爱的您——长沙理工大学。
在人生的旅途中,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时间过得多长,在心中,会时时记着的是自己的母校。也许是离开了便更加珍惜的缘故,那些大学的往事在脑海中越发的清晰。大学时的我将全部的精力倾注于专业学习和学生会的工作上,在那里我认识了大学的第一位老师——闾兰老师,也是我一生尊敬的恩师,您以自己的行动为榜样,对我严格要求,大到人生理想,小到每一次发言,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如今的生活学习中我都时刻记得您说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毕业面临择业或深造时的我有许多迷茫和不安,因为自己也不清楚未来会怎样,该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于是何辉院长对我说:“你站在山脚下,只能无法选择的抬头仰望和羡慕山上的人,如果你爬上山顶,则可以一览众山小,再做别的选择”。与何辉院长的一番谈话让我终身受益,这也使我坚定了继续出国学习的决心。决定出国留学之后,多多少少对专业的重心有所转移,系主任张剑老师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专业上的指导,并介绍了在国外的学生给我认识,当时面临毕业和出国双重压力的我终于得到了缓解。正是因为这些严格要求和替学生着想的老师们,才有了现在的我,如今回想起来这都是我最宝贵的经历和财富。所以每次回到母校都会想着去拜访这些老师们,因为在我的心里你们都是我最尊敬的老师,而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毕业之后我离开了祖国,到了东京,继续学习媒体艺术专业,如今已是第三年,即将修士毕业的我决定回国发展,将在国外学习到的知识和技术带回我的祖国,我想在长理众多优秀的学子中我并不是很优秀,但我会怀着对母校的感恩,怀着对祖国的热爱,怀着对梦想的追求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感恩母校,缘于我们曾在那里的学习,曾在那里渡过了我们一生最宝贵最纯真的时光,并把一生中最难得的回忆永远的留在了那里。大学毕业三年了,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许多都已改变,不变的是对母校的情怀和思念,这就是我每次放假回国都要回到母校看看的原因,看看母校的变化,看看老师的音容。大学的时候看过一段话一直铭记在心:在古老的湖湘大地上,在养育了伟人的地方,有一所学校——长沙理工大学。我的母校,她吸云塘之精华,呼湘水之灵气,犹如一块坚实的“铺路石”,指引着我们,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着我们。六十年春秋,六十个轮回,长沙理工大学,有一批甘为人梯的恩师在为祖国的未来奉献毕生精力,更有一大批莘莘学子在为中国的崛起而拼搏,一批又一批的长理人,用他们的理想,用他们的追求,正雕琢出日益宽厚、博大精深的您。此刻,请允许我用最直朴的语言,为您,为所有长理人,送上生日的祝福,祝您60岁生日快乐!

和同学老师合影

毕业照

作品展
陈灵曦,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2013届校友,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及会计学专业(双学位),2013年毕业后到日本东京学习日语及媒体造型专业,现在就读于宝冢造型艺术大学修士二年级。在校期间曾获校级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团干、优秀实践个人、湖南省漫画大赛一等奖等。在日本完成设计宝冢大学楼层牌项目、参加可口可乐包装大赛并在东京伊势丹展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