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理工大学的校园里散步,经常可以看到校园里悬挂着这样一幅横幅,上面醒目地写道:“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看看学校几十年的变化,想想校友努力工作的情景,我认为,这句话表达了长沙理工大学莘莘学子的心声。
我们都知道,长沙理工大学是由长沙交通学院、长沙电力学院(包括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水利水电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在改革开放之初,学校由中专直接升为大学,当时学校条件之差可想而知。校园面积小,教学设备差。没有像样的图书馆,也没有丰富的藏书;没有宽敞的实验室,也没有精密的仪器设备。但是,凡来此读书的学生都以学校为荣,不嫌学校条件差,在破旧的教室里认真听课,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精心地做实验。经过四年的历练,他们走出校门,投身到国家建设第一线。十年过去了,学生成才了;又十年过去了,学生干出了骄人的成绩。当昔日的学生带着他们的荣誉回到母校时,两鬓斑白的老师欣喜的发现,自己的学生为母校增光添彩了。如校友张永阁,他学的是“公路和城市道路”专业,八八年毕业,分配到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后,便在安徽的修路施工队工作,一干十年,从技术员到测量队长再到总工程师,副经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来。九八年又毅然支边进藏,在青藏高原修公路。西藏的墨脱县是当时全国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张永阁和他的同事们长途跋涉四天,翻越喜马拉雅山进入墨脱县,硬是在高寒山区修成一条公路,让汽车开进墨脱县。又如原电力系877401班,当2011年这个班的学生为纪念毕业二十周年返回母校时,我们发现,全班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为了各省电力局的中坚。特别是许杏桃,他为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难题,他夜以继日的探索,为此,他获得了八项电力方面的国家专利,其中一项专利还无偿地献给了国家。因此,他多次被江苏省评为劳模,多次被国家电力总公司评为劳模,多次获得“全国五一劳模奖章”,还被选为江苏省政协委员。纵观长沙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张永阁,许杏桃只是莘莘学子中较为突出的两位。当他们带着荣誉返回母校,我们这些昔日的老师由衷地感觉到学校以他们为荣。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今天,长沙理工大学已由一所二本大学跻身于一本大学的行列,已由只能培养本科生的大学发展为既能培养硕士研究生,还能培养博士生的大学。在全国,长沙理工大学已小有名气,但比起老牌名校,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仍需努力,但我们每一个长沙理工大学的师生都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合力,奋勇拼搏,一个闻名全国的长沙理工大学一定会出现在长沙的云塘和金盆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