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4日,我们相遇。2010年6月25日,共度四年的我们,别离,各自奔天涯。今年,母校60周岁,而我们毕业六年年。
都说大学所在的城市,永远是外地学生的第二故乡。青春四年,长沙这座城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这四年的时光惊艳了我此后的岁月。
至今没能忘记第一次踏进长理的失落,土红色的楼房,低矮的小树,如同公路一样的校道,一切的一切都让刚刚经历高考炼狱的我有一种重坠地狱的感觉。一想到要在这里度过四年,整颗心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透心凉。谁知道后来离开的时候,竟那么的不舍,哭得稀里哗啦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在这里,我遇到了你们。
还记得全班一起爬岳麓山,军训后晒得黝黑的我们,自信满满的在毛主席铜像前合影。夜晚还一起走到湘江边上,拥挤的人群,大人,小孩的嘈杂声,烟花的轰鸣声,我们嬉笑着追赶最后一趟702回学校。后来,我再也没看过那么美的烟花。
曾在云塘的年轮广场边,和你们在蚊子猖獗的草地上一本正经的开会;坐在体育馆的台阶上,手持一包辣条和同学流着口水看看跑步的学长;成群结队地爬到云霞山上读英语;在机械训练中心磨了一个月的锤子;在云影湖畔懒洋洋地躺着晒太阳;偶尔早上起晚迟到了,风一样地跑到教室时,罗老师总是善解人意的假装没发现迟到的我们用一口塑料普通话继续上课。
大学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图书馆和破街。一个满足我的精神世界,一个满足我的口腹之欲。大学图书馆奇人多,有在休息间隙织围巾的男生,也有一上午埋头写作业的,在图书馆里感受安静流淌的时光,让人也变得安静从容。培培同学曾笑称:我跨过山和大海,却穿不过食堂的人山人海。在食堂人满为患的时候,我们俩会到学校西门外的小吃街改善伙食,踩着坑坑洼洼的路面一直走,扑面而来的油烟味,狭窄的破巷两旁,每家店铺的锅里冒着热烟,就在这个方寸之地,却聚集着最便宜最好吃的东西。
可纵使校外美食多少,汀香园和甘怡园才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数次吐槽食堂饭菜难吃,可即使汀香园和甘怡园的饭菜再怎么糊弄,大学四年还是没有让我们掉半斤肉。
毕业后,我们走出了大学这座象牙塔,各奔东西,散落南北。
今年一个人重回母校,当年嫌弃的小树已茁壮成长,可以遮风挡雨。一样的校园,一样的风,路上行走的少年却不再是我和你们。田埂还是那道田埂,豆苗却不是那茬豆苗了。去吃了念叨很久的小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竟感觉没有了以前的美味。西门的凉皮、奶绿、麻辣烫、土豆粉,东门的鱼粉,南门的小馋猫,梅菜扣肉饼,北门的806,老校区的鱼粉,神仙烧烤,吕阿婆,东苑的麻辣烫、小馄饨,手抓饼,西苑的寿司、凉皮,那是因为我们在一起吃,才显得特别的美味。那些一起上晚自习,一起爬岳麓山,十月诗会,运动会,手语操,素质拓展,露营,农家乐,百里毅行,一起看烟花,练健美操,考试作弊,一起去图书馆,结伴看电影,逛夜市,这些画面在回忆里模糊了又清晰,氤氲成一幅水墨画,最美的时光里,我们在长沙理工大学相遇,又或许,是遇到了你们,我亲爱的同学们,才是我最美的时光。
岁月的长河奔流不息,我们的学校正在为60年来的光荣与梦想而大步向前。我们理应带着那时候灿烂的笑容面对一切纷繁复杂的事情,始终带着一颗被爱的初心温暖前行。然后,我以我最纯真的样子,你以你最少年的样子,再聚首!
汽机学院车辆工程2006级 彭泽峰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