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母校六十周年校庆随感

2016-06-06 

听闻母校今年10月9日要举行盛大的60周年校庆,这是很让人感慨的一件大事,60周年是非常漫长的一段岁月,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母校日益壮大,到今天成为湖南高校各方面综合实力排名靠前的高校,这不仅是母校巨大的荣耀,也是我们这些校友们的骄傲。

校庆前夕,与陈均杰老师联系,他嘱咐我写一点关于母校的文字,可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说起,母校的一切就在那里,不需要刻意想起,因为从来就没曾忘记过,我现在的工作、我的生活、甚至今天的我,这一切一切都和母校有关,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想了想,那就说说母校带给我的几个收获吧。

第一,母校的学习经历是我不断成长进步的基础。因为母校的学习经历,我成为了电力行业的一名员工,通过这些年在工作中不断的锻炼和学习,有了较大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我是1988年入学,当时学校的名字是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是当时电力部的直属院校,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大学毕业还能分配工作,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很幸运地进入到电力系统工作,能在电力系统工作在当年甚至现在也是很多人所羡慕的,如果不是母校的缘故,不一定能有这份幸运。我的专业是财务会计专业,最初分配在湖南湘潭电业局做财务人员,后来工作调动到了吉林,在吉林省电力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04年,经过国家电网公司考试,获取了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商学院电力工程类的MBA入学资格,经过一年苦读,取得了MBA学位。学成回国后进入到国网英大集团成员单位工作,在分支机构做负责人大约九年时间后,去年年末调入公司总部负责新设子公司的筹建工作。

学校毕业,一回首已是24年了,如果说现在有一些进步和成长,我想和母校当年对我们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那些扎实的专业基础、认真勤勉做人做事的态度、大学四年方方面的磨砺和锻炼,都一点点烙在身体里,工作后每走的一步,母校给予我们的这一切都能确保我们在一个很好的起点上准确前行,可以说,我们所有的进步和成长全都来源于此。

第二,在母校,我找到了自己的伴侣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我和我先生同是财经系八八级的学生,不是同一个班但在一起上大课,我们因此得以结识。大学时候的爱情是纯真又美好的,两个年轻人因为共同的价值观、理念而走到一起,没有考虑房子、户口、工作等等的附加和现实条件,这决定了我们深厚的感情基础,也让我们能足以克服结婚后的种种困难。我是南方人,从湖南工作调动到东北,面对气候、饮食、文化的巨大差异,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逐步接受,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是同学,有彼此间的互相深入了解,再大的困难,俩人一起携手齐心面对,即使有矛盾,但双方的信任感始终不会变。所以感谢母校让我和先生相遇并且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生活的种种美好。

第三,校友、同学之情是我一生的财富。同窗四载,青葱岁月,在校园时候大家朝夕相处,并未觉得有何特别之处,毕业之后大家各自走上工作岗位,恍然不觉间,岁月已将我们打磨成了成熟的中年人。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的聚会,同学们都尽可能抽出时间只为几天短短的相聚,见面之后,大家就都变回了大学时代那个可能有点青涩、笨拙的小孩,不谈名利,远离物欲,彼此之间只有至真至纯的同学之情。前两天同学微信群发了一篇文章叫做“同学,是没有血缘的亲人”,其实我觉得可以扩展到母校所有的校友中,同学和校友都是我们的后天亲人,因为有在母校学习的共同经历,这成为了我们独特的标识,校友见面,自然有一种亲切感散发开来。这些年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都得到过校友、同学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友情既美好又温暖,陪伴我们一生。

母校马上六十周岁了,在此我想祝愿母校未来发展蒸蒸日上,枝繁叶茂,逐步成为在全国综合实力、学术水平都领先的高校,同时培养出更多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让学校和学生之间互相成就,彼此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经管学院 财经系8802班 邓宇翔

2016年5月30日

附件:

上一条:感恩我亲爱的理工老师“二胡”之胡秀勤 下一条:传承美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