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大爱无言

2016-06-08 

——写给母校60周年华诞

“贷学金,600元,无息,毕业后还……真有这样的好事,这可是一所好学校啊!”年近6旬的老厂长,审视着那份极其简明的助学贷款协议,抬头看了我一眼,发出了由衷地感叹。

“我转正了,要评职称,可毕业证还在学校里,只有还了这笔贷款,才能拿回毕业证。”我鼓足勇气作了解释。“不要紧的,小伙子,来,坐下,慢慢说。”老厂长一改往日的威严,扶了扶眼镜,仔细地打量着我,便和我聊了起来,和蔼与善意,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毕竟,在那个近2000人的厂里,能和厂长坐下来聊天的职工并不多。

那年我25岁,转正后,每月工资不到50元,要一次性偿还这笔贷学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不难,及时还清学校的贷款是应该的。只是,我真没有想到,国家能有这么好的政策。你一个农村的穷孩子,能顺顺当当地读完大学,应该好好感谢你的母校啊!”老厂长仔细地向我询问了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我的母校的基本情况后,感慨地说:“好学校啊,有几个人能像你这么幸运!好好干吧,小伙子,吃苦是一笔财富,要记着感谢党、感谢国家,更要感谢你的母校。”从我的出身到大学毕业,从所学专业到工作岗位,老厂长一一做了了解。最后,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放心工作吧,厂里先为你垫付这笔钱,明天你就专程回去还这笔贷款,也顺便回学校看看吧。”

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我怀揣着600元现金,赶赴培养和滋养我的母校——长沙水利电力学院。不仅是还愿,更重要的是,我要再次体味母校温暖而博大的爱!因为,自从投入您怀抱的那天起,我就是您的幸运儿。

1990年,母校首次在宁夏招生,我便成了9名宁夏籍学生中的一名。报到后,班主任黄谨老师已经知道了我的情况:早年失去了母亲,哥哥在上大学,弟弟在读中专,全家仅靠年近6旬的父亲种几亩薄地支撑着。我报考的是非师范专业,如果没有生活补助,根本没法完成3年的学业。就在我人生地不熟而踌躇不知所措的时候,黄老师主动找到了我,温暖而亲切的谈心之后,告诉学校设有专门的贷学金,并指导如何申请。很快,作为首批享受此项无息贷款的贫困学生,学校批复了我的申请。那天,黄老师亲自把第一个月20元的生活费送到了我的手里。“放心读书吧,有什么困难及时说。”浓浓的长沙话,暖暖的湘音,和蔼亲切的笑容,永远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3年的大学生活,母校和老师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为了省下那几十元的往返路费,寒假,学校安排我到图书馆值班,每天发放2元的生活补助。数九寒天,潮湿阴冷,黄老师亲自把自己用的小煤炉送到了我的宿舍,码好煤球,点着炉子,还不忘帮助检查门窗是否通风。暑假,为了开阔我的眼界,增长能力,作为学生干部,推荐我参加学校夏令营,到攸县、茶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井冈山参观学习……春风送暖,阳光雨露,我像一颗小树在茁壮地成长着。寸草报得三春晖,我用什么来回报我的母校和老师呢?唯有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和提高本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变:一抛弃往日的孤傲与自卑,开始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并大受欢迎,“爱国主义演讲比赛一等奖”、“电力系诗歌诵一等奖”,最令欣喜的是,在二年级,我拿到了系里的单项奖学金!我把每一次的成功和收获,写信告诉远方的亲人和朋友:我有一个温暖而关爱我的母校,我有许多令我尊敬和爱戴的教师,我有许多志同道合、志向远大的同学。

那天,我像一个久别重逢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扑向了您的怀抱。尽管已经换了校名(长沙电力学院),可那干净整齐的校园更加充满生机,红砖木窗的教室依然透着古朴和典雅。伴着朗朗书声和年轻学子的欢声笑语,映入眼帘的是老师们辛勤而忙碌的身影。多少年来,正是你们默默地坚守与付出,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亲爱的母校,离开您仅仅两年,可我觉得离开了两个世纪!红彤彤的毕业证书越发凝重,在诉说着1000多年日夜的培育之恩;火红的杜鹃花在含笑,祝福我正分享着您慈母般的爱!匆匆拜访了老师和好友,我便踏上了归程。

重返工作岗位,不经意间我出名了:“人家是贷款上完大学的。”“那个学校真好,白给掏钱,不计利息。”“哪有那么好事,我不信!”几天的时间,我回学校还贷款取毕业证的事,已经在厂里不胫而走。那个年代,这毕竟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工友对我表示好奇和疑问的同时,更多的是赞扬和羡慕。大爱无言,无需过多的表达和解释,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在这个厂里,我就是您的代言人!我的表现、我的业绩,就是对您最好的宣传和表达。

“感谢党和国家,更要感谢你的母校。”从那时起,我就铭记着这句话。在粉尘飞扬的大修现场,我总是抢最脏、最累的活干;在机声轰鸣的生产一线,我总是默默地坚守到最后离开;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总是冲在最前面;在“达标”、“创一流”报告会上,我总是精心思考并积极发言。工作空闲,我会给工友们讲橘子洲头在什么地方,特别是洞庭之畔、湘江之滨,那个足以影响我一生的母校——长沙水利电力师范学院的故事。是她,在我最困惑的时候,接纳了我;是她,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帮助了我;是她,给了我信念,给了我力量,教会了做人和做事。尽管我生活工作在偏远的西北边陲,但我从没有减少对母校的关注,公休或到南方出差,我总会找机会回母校,看看整洁的校园,听听朗朗的书声,闻闻醉人的花香,感受在绵绵细雨中,漫步校园小径,谈论人生理想的激情和美好。

岁月流失,时过境迁,不变的是永恒记忆和刻骨铭心的爱,我于母校,母校于我!大爱无疆,大爱无言,20多年过去了,我依然珍藏着那份还款收据,连同毕业证书、奖学金证书、演讲比赛获奖证书等等。发黄的纸页,日久弥香,不经意间,承载着一个我和母校、老师的故事,一个足以影响和改变我一生的故事!

母校60华诞,我已中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您伴我短短三年,而我对您的牵挂和挚爱,却是长长的一生!

大爱无言,厚德载物,愿母校青春永驻,事业长存!

邵中荣,男,宁夏平罗县人,1970年生,入读907311班,1993年毕业,现为华能宁夏能源有限公司党建工作部高级主管。

附件:

上一条:我们的快乐704 下一条:校园里的青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