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多年前,离家到母校湖南水利学校学习生活的历程,决定了我后來人生的道路。那些在母校的往事令我记忆犹新。
1956年2月我们一行20人,早上5点钟离开位于湘西北的家乡-安乡县,乘轮船过洞庭湖,2天后的晚上近12点到长沙坡子街码头上岸,次日从长沙乘火车到衡山县城,再转坐汽车到当时的校址南岳大廟,途中历时四天四夜,舟车劳顿,现在坐汽车,全程390公里,路况正常的话5小时足够了。
湖南水利学校是中共湖南省委1956年1月批准 成立的。湖南水利学校设在长沙的校舍正在建设中,因此1956年2月在南岳大廟开学,南岳大廟就是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校区。南岳大廟是我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唐朝,规模很大。师生千余人,课堂依静,只隐约传来僧侣和信徒念经烧香的响声 。我们的宿舍是原僧人(1949年后很多返俗)住的,上下铺的床,10人一间房。原庙堂摇身变成教室,尚为宽敞。课桌则是用木头打入地下,上面钉上木板做成,非常简朴。照明等用电由学校在大廟外建的发电厂供应。
我们的校长就是省水利(农业)厅的厅长。专业课老师大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有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如胡煦华、刘俊、邓谷君等。我们的教材中,基础理论是苏联课本,专业课本是授课老师综合国内外的资料编写并油印,教材内容除了基础理论外,还有很多的实例供学习理解。老师授课精辟,我们接受消化也快,为后来步入水利工程实践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办学的指导思想,记得在南岳开学典礼时,校长崔强(厅长,抗大学生)是这样说的,要以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办学,要求师生要有难苦奋斗和实事求是的精神。那时学校的条件并不好,大家都乐在其中。教职员工和湖南各地来的各民族学生相处,团结协作,其乐融融。学期短(学制2年),无寒暑假,要保持紧张的学习狀态,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才能步入工作岗位后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当时学生都是各县市保送的,为保证生源的学业水平,进行了严格的入校考试,不合格的返回原籍。学校纪律严格,尊纪守法,服从组织,听党的话是基本要求。学习雖然很紧張,但各种文艺活动很频繁,同学们都很活跃,星期六学校还组织交谊舞会,我校师生排练曹禺的大型话剧《雷雨》还曾在长沙剧院多次公演,轟动星城。
南岳学习结束后,已是水利冬修时间,由老师带领,全校师生分扑湖南各地的重点水利工地实习,寒假就在工地度过。这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在我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起了关健作用,使我们能立即承担并较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实习结束后,我们在1957年2月转到新校址长沙黄土岑,开始适应新环境,学习新课程。入校时大多工程尚未完工,特别是操场收尾工作非常多,土方量大,我们差不多做了近二个月的义务劳动才完成。新校区条件好多了,但仍贯彻八字办学方针和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精神,保持南岳的学风,而各项规章制度更建全和规范了。说到条件改善,印象最深的是新建的游泳池,我在那里学会了游泳。后来在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酉水峡谷段测量时翻船,幸好在学校时学会了游泳,才能自己游到了岸边,得以脱险。
母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诲我们树立理想,向我们传授知识,而我们这些学子,遵照校领导和老师的教诲,发奋进取,刻苦学习,人人都学有所成,因而参加工作后,成为湖南水利水电部门的骨干,做出了相当的贡献。我们首届学生共有867人,其中包括1957年和1959年毕业的大专生340人,参加工作后,经实践的磨练,有的任省厅领导,有的担任了地市领导、局(县)领导,而担任湖南省各县水利局领导的人最多,例如原湘西自治州10县有9县,原常德地区10县有9县都有母校的首届学生担任此职,更多的是成为了各级的技术骨干,也有同学作为专家出国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大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水利水电事业,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工作。
我们入校时共8个班,1班招收高中毕业生,其余都是招的初中毕业生。除7班是水文专业外,其他班都是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我在4班。1957年7月中专毕业后,留下220人,重新编为9至13班共5个班,继续学完2年大专课程。我是11班的学生。我们班是全校最有特色的班,是一个表现突出的集体。无论是专业学习、体育竞技、文艺表演、环境卫生、社交活动等等,都在全校前列,一共获得各种奖状和锦旗11面。说到这个1字,也真有意思,我们是湖南水利学校第1屆毕业生,又是11班,得了11面奖旗,有全校第一个学生共产党员余健美,有本届学生中第一个担任省水利厅领导职务的罗谅述,我们在离校后的第一次大聚会,又巧合地在2011年11月11日11点在母校举行。
在母校学习生活的日子,可留念的事很多,我觉得有二件事使我印象最深刻。一是为提高体质而开展得轟轟烈烈的各项体育运动。例如组织的晨跑,从学校所在的黄土岑出发,经南湖路,书院南路,金盆岑,赤岭路返回,全程约8公里,常期坚持此类活动,为我后来走遍凰鳯县和龙山县内的崇山峻岑,从大庸县走到桑植县,及各地的出差,经常每日步行80多里的体能打下了良好基础。二是母校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的理念,使我为后来的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实施奠定了根基,从而可以提出合理的工程方案和建议。例如湘西自治州大龙洞水电站(高水头217米)的拱埧设计和引水隧洞衬砌,我提出了重大设计修改方案,得到水电部中南设计院总工王三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认同,设计院采纳了修改方案,减少了工程量,降低了总造价,保证了工程質量,提前4个月为急需用电的吉首供电,当时国家电网没联通吉首。该电站现已安全运行了46年。
年前我们年近(届)弱冠,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如今已近(届)伞寿,满头银发,有幸再次相聚母校,欢庆她的第一个甲子生辰,无比喜悦和兴奋。我们这些学子,雖然离别了母校,但依旧怀念母校,对老师教诲感恩的深情未变,也一直关注母校的变化和发展。4所院校合并为长沙理工大学,规模大了,挡次高了,成为湖南的名校,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盛感欣慰。‘’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代表4校合并和理工学校等象征的校徽,都很有创意。我们老校友希望母校在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取得更多成就。
祝福母校!
农田水利工程4班(1956.2-1957.7)
11班(1957·7-1959·9) 何立三
参考文献:湖南省水利志,湖南水利学校59届毕业证。
湖南水利学校11班同学毕业纪念(照片)
1959-1975 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水利电力局(曾为州水利工程队负责人)
1975-现在,湖南省安乡县水利局(曾仼县机电排灌站长),高级工程师
其中1994-2007年经组织批准应聘广东港资公司,任新庄水电站工程总工程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