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长沙,草木青翠,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在理工大学三年的硕士求学生活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年是丙申猴年,欣逢母校60华诞,谨向这段充满欢笑和浪漫的学生时代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福母校前程锦绣,蒸蒸日上。
——题记
在人生的黄金年代,在青春的血色年华里,因为同样的梦想使我们相聚在一起,向2011级思政专业这支战无不胜的英雄队伍致敬!英雄们并肩作战,勇往直前,感悟生活之艰辛,体会世间真感情。三年间,白驹过隙般,但给我的生命中留下了阳光般的灿烂。求学日子里,我们相遇、相识、相知,我们关心、帮助、勉励,友谊之花被爱浇灌长大。春华秋实,激情与欢乐碰撞,苦涩与酸辣共享,我们追求美好,放眼人性光华,英雄们的故事连在一起必将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战场,留下不朽的篇章。
一、求学阶段的思考和体会
母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在交通、电力、水利、轻工行业具有很高的声誉。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的研究生群体,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1名学生,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经过3个春秋的艰苦奋斗,该专业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实现了以学校本部同志为龙头,以省会长沙同志为主体,以首都北京同志为辐射的布局结构,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丰硕成绩。11名同学的点滴进步是学校党委、行政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学院领导和授课老师亲切关怀、悉心指导的结果,也是全专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结果。寒来暑往的求学之路,同学们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锐意进取”的“铺路石”精神,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热情、创新的动力,用智慧和力量培育了“团结、奋进、互助、奉献”的思政精神,这也成为我们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一笔无形资产和精神财富。不管分别多久,变化多大,却从不会感到任何生疏,一丝笑容就可以把我们带回校园时代。同窗三载的纯真与坚守,这份情谊时常像一片温柔轻抚的流云会在我的眼前拂过,更如一朵幽香阵阵的花朵芳香四溢,这份情谊已然成为一个温暖的感情矿藏,成为生命中最厚重最唯一的纪念册。而那些留在心底的回忆,将伴我永远,永远……
刘蕾,小伙伴们亲切的喊她蕾姐,温文尔雅,美丽大方,性格活泼这些词形容她最合适不过,校党政办的工作经历让她浑身散发着成熟女性的魅力。她的善解人意,乐观向上都使我终身受益。只望她越来越美,笑口常开。
外成,我一直很敬重,她是我们专业学术上最有建树的同学。云塘校区远离闹市,偏安一隅,没有多少人文气息,却很适合读书人。夏日的云影湖,阳光微暖,山环柳绕,自是清静所在。外成常在湖畔苦读功课,从而造就了那篇以“宗教2.0时代”为题的全院唯一的优秀论文。我们之间不需要多言,彼此总会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感应。
玉珍,我们的老大,一声“芳姐”,倍感亲切。师生之间,大家独爱她的风趣幽默。直到现在,我们仍认为她是有一个高层次、讲政治、懂享受、顾大局的“领头雁”。
江洁,心理辅导大师,是我们专业留校的一位“小财女”。她潜心钻研,干着学工助理的活,偶尔领点小奖金,我们隔三差五总想着用她那点儿奖金来打牙祭。夏天学校外的烧烤十分火爆,每到夜幕降临之时,街边被大大小小数百张格调素雅的桌椅装饰着,啤酒摊上,有朋友相伴,很是幸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法光,俗称乔帅,一是缘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二是因为稳重大度,堪当大任。雄姿英发的个性颇有几份张扬,他在词赋方面更是了得,综合协调能力他人难以企及。
胡倩,最接地气,笑容甜蜜,是我们专业靓丽的女神。倩本科就读于211高校,辅导员工作之余勾勒出自己的事业和理想。欣赏和喜欢她,主要在于她的气质和性格像主席故居韶山冲池塘里点缀其间的荷花,有时羞涩地打着朵儿,有时才展开两三瓣,有时则全部绽开了,让人捉摸不定,她宛如一个身着霓裳的仙子,在瑶池中翩翩起舞。现如今每当我见到荷塘,便会想起她,想起她身上散发出的优雅与高贵,宁静与纯真。
陈维,我们专业唯一一个提前毕业的学生,他是北京理工高材生。而今地处京畿,位在部委,权贵与屌丝集中于一身的怪咖。但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处处以事业为重,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目标,经过八年的实践锤炼已满身优势,现经常在一线现场办公,被中央首长和有关部门公认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们专业的骄傲和荣耀。
专业负责人人lisa,芳名胡莉莎,毕业后直奔海南,在海口经济学院从事高校教学工作,本专业因为在职的学生多,少不了麻烦她。上学期间,总是坚持“服务第一”的指导思想,帮助同学成长,重视个体差异,立足学院实际,她把专业管理的有节有律,是我们最信任的“班主任”,每个学期她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总是把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位同学,为大家顺利毕业留下了辛勤的汗水。
李觅老师,古丈人,一大活宝,也成为令我羡慕的有暑假者,她天真活泼,大家闺秀。
王周星,一位从不知疲倦的人,他的加入给我们这支英雄群体注入了新的血液,毕业后去了广州。
研究生阶段被框在相框里,2011年9月到2014年6月,我始终坚信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改变一切,也能成就一切。以前最不喜欢的就是站在相机前,这次却格外的渴望,甚至不放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希望留住点点美好;以前最不喜欢的谈天说地,现在却总想拿起电话,哪怕随便找个朋友聊聊过去;以前最不喜欢学习,现在真想没日没夜泡在图书馆,印象中好像还没有安安静静的在那里呆过,无意间却觉得那个地方格外亲切可爱。
三年研究生生涯在不知不觉已两年过去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迎接明天,相信自己,永远向着光亮的地方。校园生活结束,不可避免的是伤感,一种失恋的感觉。从起点走到终点,又从终点回到起点,如果简单的“结束”二字可以概括一切,我只能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深意与内涵,在这远离大学的时刻,才真正懂得回眸的意义。
三载栉风沐雨,三载沧海桑田。2011级思政专业的全体学生像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明亮美丽。我们用自信和自强奏响了一曲青春赞歌,悄然回首大学生活,晨曦与泛星为证,图书馆和自习室也曾见证,其实每一个人并非轻松,并非坦途。当面对困难挫折时,我们敢于拼搏,勇于攀登,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在战胜自我的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美。我们充实,我们无悔,我们毫无保留的奉献着自己的爱和力量。
二、毕业后的感动和启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三年的生活和学习,我有许多的感动,简单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有以下启示: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入学以来,同学们紧紧围绕顺利毕业、持续就业的总体目标,把抓学习、强实践、长知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是专业内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强化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全院发挥了表率示范作用。其次是专业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和规矩。结合学院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管理办法,有规可依,同学们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查摆问题,相互坦诚批评,每次集体活动特别是2014年6月15日拍写真毕业照时,大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增进了沟通和团结,又激发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专业局限,同学们迎难而上,直面挑战,用自己的辛劳和付出,完成了学期考试和开题答辩的各个环节任务,全部顺利解决工作,赢得了自信,体现了价值,提升了品牌。我们既立足自身优势,做好学校的课程,又结合自身实际完成婚恋、生育和科研课题,多次向学院党政主要领导汇报,主动与相关专业和老师加强联络,站在维护专业整体利益的高度,解决了一些纠纷难题,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成绩。
3、不积小流,无以江海。过去三年,班费资金紧张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缓解,为了确保集体活动需要,在职攻读的同学付出了极大努力,绝大多数没有收入的同学更是从全局出发,在保证自身基本生活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金及时上交集中调配,你50、他100,就是这涓涓细流汇集起来,实现了各项活动的良好开局和圆满收尾。同时,以莉莎为代表的专业负责人,严格公开各项班费收支情况,增强了大家的勤俭节约意识,也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发生。
4、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三年来,我们无论在学习科研上,还是谋求交友的理想化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现实困难。缘于地域、性格、家庭环境和个人抱负,大家有些时候比较迷茫,对未来不知所措,更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没有竭尽全力超越自我。特别是在职的同学克服工作、家庭的巨大干扰,切实增强责任心和上进心,日积月累中同学们相互勉励所形成的吃苦奉献、不怕困难的精神已经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能坚持到一线调查研究,摸实情、查问题、定措施,增强了数据的权威性和论证的说服力。
5、团结出生产力,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共同的努力,三年硕士学习期间的各项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离不开同学们的辛勤付出。大家心系集体,转战南北,顽强奋战,和衷共济,做出了卓越成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无论今后个人发展面临任何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正确面对、分析根源、制定措施,并齐心协力抓好整改落实,就一定能够取得进展和胜利。
离开不是离别,是启航。我始终相信,离开母校多年以后,当我们再回首一定还会记得,那初夏的雨,也曾有你我的笑脸,那和煦的阳,也曾映照着你我如水的年华。感谢您,我的大学,正是在每一种挑战与机遇中,让我懂得了热爱生活,懂得了勤奋学习,懂得了珍惜时间,懂得了快乐成长,懂得了顽强拼搏,是您为我架起了走向成熟的桥梁,是您给我制造出多彩世界里永远年轻美丽的记忆。上面这些启示,不仅是过去三年求学生涯和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悟,而且也是整个人生过程中武装头脑、推进工作、指导实践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常思常悟,自觉践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起点就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我们都知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更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胜利永远属于那些肯攀登的人。”面对良好发展机遇或暂时仍存在的困难,我们需要奋斗,勇于探索,传承“铺路石”精神,聚跬步成千里,开启发展新引擎,迈上幸福大道。
祝我和我的同学青春常在,美丽健康,祝福母校兴旺发达,越办越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专业2011级研究生 李 钊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