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入学十年
2006年9月,夏去秋来的季节,我踏上了南下的火车,火车从济南直达长沙,那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远途,父母没有送我,开学报到的提前一周就和父母约定好,人生的旅途我自己来走,大学一直被看做人生的象牙塔,所以二十岁的年纪对象牙塔所有的憧憬都已经化作渴望火车达到的急迫心情,一路上我想象着大学的校园,大学的教室……..
下了火车,长沙,我人生的第二故乡,以她秀美的景色展现在我眼前,从此这个城市注定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在毕业离开后,每每想起这个城市,都会对身边的人滔滔不绝。这里的古香底蕴,岳麓书院,看万山红遍,橘子洲头,湘江边上时时响起的二胡曲,无不彰显着潇湘大地的悠久文化,它们就像这座城市的灵魂,这些美让我深深地热爱着这个城市。
我的母校,长沙理工大学,是由原长沙交通学院和电力学院合并建立,就坐落在湘江边上,由于学校学科设置的专长,学校的学子们大多分布于全国各大电力交通系统。对于我而言,母校的第一印象在云塘。入学报到的第一天,我来到了长沙市的郊区,这里的土壤是红色的,到处混杂着泥土的气息,眼前只有偌大的园子和几栋楼,依靠在山下。后来同学们都调侃我们06级都是云塘的拓荒者,大学四年我们和云塘一起成长,教学楼从原先的一栋变成两栋,三栋…….,宿舍楼也变得密集起来,餐厅的美食也越来越多。在云塘,她带给我的是诗一般的意境,云影湖上,微波粼粼,垂柳逸动,清晨湖边三三两两读书的背影,总是让人和诗的意境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我们接受了酷暑下的严格军事训练,周围都是山,没有树荫,只有烈日,现在想来,那段经历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严谨、坚持、隐忍,所有这些激励人的名词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精神思想里,所以我也一直认为,大学的军训对学生们来说,是磨练坚强意志非常成功的一堂实践课。
在云塘,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同寝室的,同班的,大家一起嗨皮一起复习应对期末考试,那时候的课堂,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高数老师,每当讲到微积分难点的时候,总会最后后缀一句“长大了,你们就懂了”,当时大家都觉得挺幽默的段子,现在想想其实不然,知识的难点和年龄无关,只是我们解决难点的能力和人生阅历相关,从校园到社会,就是这种能力的提升和人的不断蜕变,所以大学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是知识,更多地也是经历的分享,对学生教育的引导。其实,对于知识本身,我一直认为,获得的途径很多,知识很短时间内就可以被接受,但是理解和运用却需要很长时间。记得当时学管理学,对于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一直是乱熟于胸,但是每一个阶段的需求延伸并不理解,后来在工作中,面对不同的人群对于自身价值获得肯定的需求,突然明白,层次需求理论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满足感。大学的知识体系是完善的,从专业课到选修课,老师都无不用其极地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也是在象牙塔里接受着熏陶。
回头默想这十年,我从一名学生变成了社会人,如今也锲而不舍地在跟随着马斯洛的层次需求追求着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感恩大学四年,让我做好了原始的知识资本积累,得以在如今的职场上如鱼得水,下一个十年我又必将在母校的馈赠下继续远行。
作者:于艳妮
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0届工商管理专业
现就职于海尔集团
职位:文化产业人力资源高级经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