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与理工 > 纪念征文 > 正文

云塘那些事

2016-07-21 

母校准备庆祝六十年华诞的消息早就不绝于耳,每每看到关于母校的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消息,心中都不免要勾起万千思绪,但接到方琼书记约稿,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坐到电脑旁,久久不能平静。

三亚的夜晚还算凉爽,提笔良久,却不知该分享些什么,内心很是焦躁。转眼间毕业就两年了,除了会议纪要、任免文件和工作鉴定,基本上不再提笔写什么了,这是其一;其二是书记给带了个“计通学院第一个校学生会主席”的帽子,让你不能不认真对待。毕业之后我没有选择像大多数的同学一样,写着Java、ping着路由,一毕业就拿着8、9K的月薪,所以各位学弟、学妹,我所分享的谈不上什么经验,看看就好。

忆母校,南门喝过的啤酒、图书馆吹过的空调、实验室敲过的代码和大会堂办过的活动这些历历在目的场景是不得不说的,因为倾注了太多的青春和热情。2014年的那个夏天,手上拿着毕业证,才缓过神来,原来穿越702的两地,从那一刻起,只能叫母校了。

初来乍到,还记着军训时,经常和陆胖子装病偷懒、彭导罚做俯卧撑,2班一哥们胳膊当场脱臼;还记得第一节线代课,让我真正的领略到北方话只能叫口音,南方话才叫方言;还记得电路老师说你们期末卷子考到52分,我就给你们过,然后默默的给我打了51.5;还分不清理科楼的ABC区,就像分不清什么时候要new一个变量出来。谆谆教诲,还记得方琼书记每次学联开会的激情澎湃,侃侃而谈、他对学生工作的独特见解,让你有一种就算不能像书记一样,哪怕再靠近一点也好,那种榜样的力量,就是一个团学工作者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还记得仁凯老师:“我的学生干部就是要有核心竞争力,现在做什么样的学生工作,就是要服务于以后的职业发展,让大学期间的工作变得有意义,而非停留在搬桌子、抬椅子本身”,这种指导让你的工作变得有规划,有方向;还记得计算机网络老师的悉心指导,颇有一种对我“不抛弃、不放弃”的劲头;也还记得聂静学姐在我大三的时候摇身一变,成了我的导员,你也说不清为什么同是做学生工作的,她就可以考年级第一、拿国奖。敢干敢做,学生工作,带给我的是满满的回忆与不舍,专业之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你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前进。“五四红旗团支部”、“十月诗会”、“四星大赛”,还有我们那一届首创的“手绘地图”和“新生游校园”,我很庆幸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生团体里,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可以代表学校在省政府的会堂参加学联的换届选举,可以成为湖南省青联委员,无一不是母校带给你的荣誉和光环。

毕业,我签了中交一公局,半年后到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今年又来到了中交某特大型工程,一直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学生会组织部出身,也算是应了仁凯老师“学生工作服务就业”的理念。方书记说让我分享,经验谈不上,只是自己的一点小见解。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认识一个大我四届的学长,现在在中国路桥,他是学道路的,大学4年又自学了法语,路桥做的就是海外市场,如果我是路桥的HR,也一定不会错过他。这里要说的是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想去哪家公司,先去看看行业需求、招聘要求,充实自己一定比老师的推荐更有力度。记着大三的时候,跟我上一届的主席在讨论,学生工作到底能给你带来什么,不仅是能力的提升、而是一种信念,就是不允许自己做的不好,因为还有那么多人在看着你,每次想放松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青春,再加把劲,明天会更好。

工作以来,觉得我们90后这一代,总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领导安排工作难度大,觉得自己是刚毕业的学生;难度小,又觉得做的都是无用功。其实刚进公司,不必想太多,少说多做多学习。当你迷茫的时候,看看考证的教材,背点英语单词或者出门跑个5公里,都是有意义的。只要知道方向,便朝着那个方向努力,结果就一定是好的。

我在想,母校是什么。母校是当你遇到校友时,叫一声师兄,那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母校是每逢夏天就停水断电,但你还是想回去,哪怕再上一天的课也好;母校是汀香园的一碗木耳肉丝粉,算不上佳肴,但总能咀嚼出一股不舍的味道;母校就是那个让你一生怀念的702的尽头。

忆往昔,从博学到力行,自守正至拓新。六十载风雨育英才,六十年沧桑桃李满天下。云塘的树已渐渐长高,愿与母校共奋进同成长!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09级张雨桐

附件:

上一条:长理,谢谢你 下一条:母校印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