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与思政课教学创新——我校召开第二届“思政论坛”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6-04-21 15:44:04
6月10日下午,由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的学校第二届“思政论坛”在文科楼C区202隆重举行。湖南师范大学方小年教授,校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宏、质评办副主任龚文斌、校教学督导团督导员聂磊,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参加。论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周艳红主持。
本次论坛主题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与会人员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入广泛讨论。方小年、王宏、聂磊、龙晓东、林有祥和成海鹰分別在论坛上作了主题发言。
方小年认为,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具备三种意识:责任意识、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对人民负责,培养好学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三个自信”就是教师的责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转化成教学生产力;良好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王宏指出,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其“必然性、实然性与应然性”。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内核,为民务实清廉是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旨。以改革精神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从体制、机制层面,引导党员干部补强理论之钙、思想之钙、精神之钙、作风之钙,筑牢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理想信念与思想行动自觉,着力解决少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不为民、不务实、不清廉的问题,不断创新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体制与长效机制。聂磊提出,思政课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主要尺度,要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提高理论深度与贴近学生、社会实际”并重。龙晓东对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与改革,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作了充分阐述。林有祥从知识、情感、组织、语言等多方面讲述了思政课教学的艺术性,提出了“教学美”的“懂、好、妙”三层次递进的观点。成海鹰认为,《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典,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可以通过转化为当代智慧,助力我校正如火如荼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本次“思政论坛”共收到论文35篇。经论文评审专家委员会认真评审,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11篇,三等奖14篇。这些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对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理解,必将有利于推动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也全方位体现了我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对于进一步提高我校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与实效性起到助推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卿定文总结指出,此次思政论坛的开展,无论对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升,还是对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意义。他希望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交流,厘清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系,不断开创我校思政课教学与研究的新局面。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