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总揽国际国内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总筹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总观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大略,全面客观总结二次党代会以来快速发展的成绩经验,科学分析和把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六个突破”“六个提升”“跻身百强”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递进式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不但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而且要走法治之路。党委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法治校园建设”,要求“以法治的思维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关于制定改革和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坚持依法治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施依法治校战略”,为学校“十三五”建设和发展指明了道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新布局,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被确立为“四个全面”重大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依法治国方略落实在教育领域必然是依法治教,落实在高校则必然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然“三期叠加”,与此同时,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已进入关键期,既是攻坚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必须用法治的方式推进改革、理顺关系、协调矛盾、保障利益。从高校自身的角度看,依法治校既是巩固已有发展成果、彰显发展特色的需要,也是进一步破解改革难题、激发改革动力的需要,还是完成其重大历史使命的需要,其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出和重要。
高水平大学呼唤高水平治理,高水平治理有赖高标准依法办学、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执教,可见,依法治校既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又是其根本路径,还是其可靠保证。
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大批一流人才,仅凭薪酬待遇只能得一域之勇、谋一时之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展得开的一流人才必须要以科学、公正、稳定、可预期的政策制度环境作支撑。依法治校才能集贤聚能、人尽其才,才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依靠。
依法治校也是大学回归本位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理顺高校内外关系,确定高校基本的运行和管理制度,保障高校按学术逻辑和教育规律办事,为人才培育、学术研究提供稳定的内外环境,使教授安心教书、潜心学术,学生静心学习、专心成才。雅斯贝尔斯有言“谁赢得了青年,谁拥有未来”,习近平说“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联系起来看,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必须将培养和造就一批批知法、守法、护法的青年为己任以赢得法治未来,这更需要扎实推进依法治校。
学院作为大学的基石,如何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让依法治校战略落地生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学校章程为核心构建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学校章程是学校的总规矩,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领校内规章制度,学院只能加以细化、具体化,不能做加减法,必须循章程之规约明确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教辅人员各类主体参与治理的权责、方式和范围,构建符合章程、体现院情、适应发展的富有活力的内部治理体系。
二是以权力运行为重点廓清权力边界,形成权责对应合理清晰、相互制约而又合力共生的权力架构。建立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关键是处理好党政联席会议、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教代会之间的关系,合理设置权力清单,科学制定议事规则特别是规范议事程序。
三是聚焦制度建设,对接学校章程,建立、修订和完善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章程与学校外部的法律、法令、法规相对接,学院主要以制度形式与学校章程相对接,要构建严密科学、彰显特色、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注重制定“制度的制度”,对制度的废、改、立做出严格而又详尽的规定,避免“人亡政息”等随意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制度的稳定和权威。
四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实际问题。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审视行为要有法治眼光,尤其要把是否合法合规作为重要考量因素,解决实际问题和矛盾要秉承法治精神。任何法律制度都不可能穷尽所有事物和行为,况且事物又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对于制度未明确的问题和矛盾的处理,还必须从法律制度的本意、价值取向作出判断和取舍。
当然,实施依法治校战略还要以更为宽广的视角,将依制度治院融入学院文化建设,使遵守制度、维护制度成为全院师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自觉,并以这种良好而坚实的文化凝聚人心、激发动力,推动师生在新一届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戮力同心,共谱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华章。 (作者:土建学院党委书记 齐路良)
来源:长沙理工大学校报第358期(2015年11月9日)-第02版 综合
链接:http://cslgdxb.cuepa.cn/show_more.php?tkey=&bkey=&doc_id=1334971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