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期,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执政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行政化体制下的“工农商学兵”分化出许多社会阶层、利益群体,形成越来越多的单位外、体制外人群,产生各种各样的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组织,不同人们的利益诉求、意愿表达、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日趋多样。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方式、社情民意的表达和反映渠道也不断变化。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渠道不通或被堵塞,一些新的渠道没有运用或建立,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消极腐败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严峻复杂。新的条件下如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需要从体制到机制的现代化,需要从治理方式到方法进行创新,需要把处理党群关系纳入国家现代化的整体安排进行制度创新,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轨道,即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把思想作风上的主观自觉与体制机制上的保障约束结合起来,把领导干部自律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把贯彻群众路线与健全人民民主制度结合起来,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制度安排。
一要完善党的领导体制,让人民能够监督权力。必须抓紧制定和完善把权力关进笼子的制度,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制约和监督。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重新制定一部更严格、更具体、更可操作和监督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把新时期党内民主、决策机制、权力制约、腐败治理等化为制度规范、运行机制、操作程序。
二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民代表的主体作用。要改善代表组成结构,适当减少官员比例,增加各阶层代表人士的比重,避免和克服各地人大代表团讨论时清一色的“官话”。要改进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中听取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的方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要畅通人大制度内民意汇集和表达的渠道,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建立健全人大代表经常性联系选民、收集民意、反映诉求的责任和形式。要完善人大工作机制,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代表监督的制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三要突出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发挥界别在党群联系中的纽带作用。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安排中唯一按界别组成的政治机构,人民群众在通过所在区域选举各级人民代表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跨区域的纵向界别渠道在政协反映诉求、协商议政,这两种民主形式比一种民主形式好。必须发挥好这一优势。一要增强界别的包容性,根据社会构成的变化适时调整政协的界别设置。二要加强政协委员的界别代表性,尽可能把社会各方面、社会各群体的代表人士吸纳到体制中来,增强包容性、代表性。三要完善协商民主的程序,在政协协商什么、谁与谁协商、协商方式、协商成果运用等都要健全和完善,制定专门协商办法和工作计划。四要活跃政协界别工作,充分发挥界别委员连接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五要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体系。政协章程是政协内部成员的行为准则,但不能规范政协组织和委员与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机构的关系,这使政协在履行职能中涉及与其他组织机构关系时尚无法律规范,因此应考虑将政协的性质和地位、职能和作用等写进宪法的主体部分,并研究制定人民政协组织法。
四要发展协商民主,确保人民参政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符合中华民族崇尚和谐、包容的传统文化价值,植根于深厚广泛的大众心理,在当今处理社会生活乃至国际社会矛盾中普遍适用。要构建协商民主的体制,建立和完善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形成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制度体系;要建立协商民主的操作程序,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协商计划和活动方案,研究制定一部协商民主程序法。
五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联系群众渠道。要把互联网作为我们党和政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要建章立制,畅通直接联系群众的网络渠道。要依托信访部门,综合相关方面的资源,增设权威专门工作机构。要开设重大问题网上公开和征集意见的专栏,健全网上受理建档、批复处理、回应公布等制度规程。要把信息平台和工作平台串联起来,形成一站受理、高效办理、考评问责的制度体系。
六要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基层政权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基层政权是党和政府直接服务群众的结合部,基层政权的形象和威望往往代表或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要规范基层政权职能,努力做到权力与责任、事权与财权、职能与机构、要求与素质、付出与待遇相匹配。要扩大基层政权在协调关系、处置矛盾、为民办事中的职权,把方便群众、适合在基层审批和办理的事权尽可能下放或授权给基层。要整合基层政权的机构和资源,克服职能被条条上的七站八所碎片化的状况,提高驾驭全局、集中力量办好事大事的效能。要改善为群众办事的场所,实行一站受理、全程代理、网上报批的工作流程。要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实行领导与群众结合、条条与块块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和考评办法。要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促进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行村务、政务、党务公开透明,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保障及多渠道利益表达机制。要关心基层干部的困难,完善与业绩和作风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从制度上解决长期影响基层干部积极性的职级、待遇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基层能够同样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和事业发展的前程。
来源:学习时报 2014年05月07日
文档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