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主办
  • 书记信箱:cslgsjxx@csust.edu.cn
  • 校长信箱:cslgxzxx@csust.edu.cn

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3】

2017年06月02日 16:42 来源:

第六章 社会服务

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发挥学校的人才、科技、文化等优势,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能力、层次和水平,以服务和贡献开拓发展新空间。

第二十节 加强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

针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发挥综合学科优势,深入开展政策研究和咨询,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主动引领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潮流。

重点支持一批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机构、专家和项目,建设一批新的政策研究与咨询基地,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其他政策研究机构的合作。

第二十一节 拓宽和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明确学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加强与企业界的合作与互动,推进科技成果与社会经济发展对接,探索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途径。推动控股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二节 服务国家需求,提高继续教育水平

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坚持高端引领,积极开展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国家级基地建设工作,提升教育培训品牌影响力。

第二十三节 服务区域发展,做好对口支援

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与地方共建研究院和清华科技园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创新体系中的平台和桥梁作用。以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教育扶贫,推动科技、文化、卫生扶贫。不断深化与多个省区市的全面合作。

继续扎实做好对口支援青海大学、新疆大学工作。

第七章 文化传承创新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积极建设体现“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大学文化,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使清华大学始终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交流借鉴人类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

第二十四节 加强清华文化建设,大力推进文化育人

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职工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凝聚全校师生的共同意志,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弘扬清华精神,推动文化强校。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发扬“行胜于言”校风,大力倡导“人文日新”,在加强校史研究和宣传的同时,广泛宣传优秀清华人的先进事迹和精神品质,不断赋予清华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建设境界高尚、底蕴深厚、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文化,努力增强学校的文化软实力。

2.加强师德建设,推动全员育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教职工思想工作,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敬业报国、育人爱岗,务实求真进取自强克己奉公团结协畅为人师表仪态端庄”的清华师德规范,努力成为清华精神的忠实继承者、模范实践者和积极发展者,推动教职工队伍以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实际行动教育感染学生。

3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推进工程。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突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配合文化素质教育讲座和社会实践等多样化的课外教育环节,促使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品味、促进文化养成。设立20个文化素质教育讲席教授(团组)席位,选聘校内外知名教授任课。加大资源投入,强化院系和全体教师的责任,建立健全文化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

4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发扬“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倡导严谨为学、诚信为人,健全学风教育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优良学风建设活动。加强统筹协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批课外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和充分利用,进一步营造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十五节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创立文化新知

坚持“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品格,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高学术研究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努力在思想和理论上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有力支持。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工作各方面、教育教学各环节,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加强对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践行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率。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广泛汲取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主动为文化体制改革建言献策,积极参与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2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加强文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基地建设,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争取多出优秀学术成果、文化作品和艺术精品。推动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为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文科人才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领军人才。

3实施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创设文化发展研究特区,加强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计划,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加大对古文献、中国传统文化等领域基础研究的支持,加强对世界文化的研究,鼓励跨学科、跨文化研究,促进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开展对话和交流,提升学术声誉,形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清华学派。

4实施中国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工程。围绕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与前沿理论问题,依托我校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和学术积淀,重点支持一批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机构、项目和专家,推进一批重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加强与政府部门及其他政策研究机构的合作,努力产生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5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推动优秀文化研究成果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我校文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力推进海外中国学研究,与境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主动参与和承担国际知名的外文人文学术期刊、国际性研究数据库和外文学术网站的建设,积极支持师生参与对外人文交流活动,为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作出重要贡献。


专栏4 “十二五”文化建设“四项工程”

工程名称

主要任务

1.文化素质教育推进工程

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实施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推进计划,设立文化素质教育讲席教授(团组)席位,建立健全文化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

2.文化传承创新工程

创设文化发展研究特区,继续实施“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计划,加大对古文献、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领域的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

3.中国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工程

重点支持一批有影响的政策研究机构、项目和专家,推进一批重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建设,努力产生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4.文化走出去工程

推动我校优秀文化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与境内外著名高校合作建立一批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建设若干国际知名的外文人文学术期刊、国际性研究数据库和外文学术网站


文档附件:

下一条:北京大学十二五规划【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