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继教学院教工一、二支部,外聘职工支部党员和优秀职工代表,在院长颜鲜明、党总支委员李飞云率领下,赴长沙县福临镇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
大家首先参观刘少奇主席蹲点调研的天华村旧址。1961年4月12日至30日,刘少奇在当时的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行了为期18天的调查。他与社员同吃同住,走家串户,倾听农民兄弟的疾苦,了解到农村的真实情况,遏制住了“浮夸风”和“瞎指挥”,做出了解散公共食堂的决定,为全国做出了榜样,挽救了亿万人民的生命,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恢复了正常秩序。刘少奇主席在天华调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的品质,艰苦朴素的作风,深深地感染了大家。
在陈树湘烈士纪念广场,党员同志们面对鲜红的党旗,高举右手,紧握拳头,在教工一支部书记王锦文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34师师长陈树湘带领6000余指战员,负责掩护中央红军数万人渡江的重任,以几乎全军覆没的代价完成掩护任务。陈树湘在突围过程中不幸被俘,他宁死不屈,掏腹断肠,壮烈牺牲,以29岁的青春年华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
最后大家参观了影珠山抗战遗址群,深切感受抗日战争中彰显出的那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的民族精神。
教工二支部书记赵保强表示:不论是刘少奇同志天华调研的作风,还是陈树湘烈士“断肠明志”的忠诚,都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都饱含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这份宝贵遗产,立足岗位,扎实工作,认真履行立德树人、办好人民满意的继续教育的使命担当。




(文/徐彦 图/赵保强 审/方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