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省化学生物前沿论坛”在我校召开
来源:化学学院 录入时间:2018-05-25 21:00:00
为提高师生的科研兴趣,促进化学与生物学科的发展,加强省内外科研院校的学术交流,“2018年湖南省化学生物前沿论坛”暨我校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于5月24日在云塘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召开。
中国科学院田禾、郭子建、赵宇亮、杨秀荣等4位院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的7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2位海外知名化学权威专家受邀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作大会报告;来自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外17所高校和5所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研究生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副校长叶泽讲话
副校长黄立宏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杨荣华主持,4位院士受聘为我校名誉教授。副校长叶泽介绍了4位院士的学术贡献,并颁发聘书。副校长黄立宏致欢迎词。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副主任赵宇亮院士代表与会专家发言。赵宇亮阐述了当前科学研究中理工学科相互融合的重要性,认为当前化学生物科研工作应该以基础研究向工业应用转化为导向,并以“三江一水入洞庭,理工汇融任潮流”的诗句表达了对湖南化学工作者开拓、创新的殷切期望。
学术报告会上,13位杰出学者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大餐。国家纳米中心赵宇亮院士作了题为“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性质与分析方法”的学术报告,分享了课题组围绕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效应与纳米毒理学方面开展的前沿研究工作;南京大学郭子建院士作了“金属化学生物学”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生命锌离子探针设计与生物成像、新型铂类抗肿瘤配合物的设计与靶向输送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华东理工大学田禾院士作了“光调控功能超分子体系”学术报告,介绍了课题组有关光调控功能超分子的设计、合成、工业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杨秀荣院士作了“基于双偏振干涉方法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双偏振干涉方法的原理、以及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与识别方面研究的成绩。
赵宇亮院士主讲
田禾院士主讲
郭子建院士主讲
杨秀荣院士主讲
毛成德教授主讲
樊春海教授主讲
国际著名生物纳米专家,美国普渡大学毛成德教授作了In Vivo Production of Designed RNA Nanostructures的报告,阐述了核酸折纸技术的基本理论,并详细介绍了体内原位合成RNA纳米结构的研究进展;英国皇家化学会《Analytical Methods》杂志副主编、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珏文教授作了“核酸-纳米材料表界面研究”报告;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樊春海教授作了“基于框架核酸的界面调控与生物分析应用”报告,系统介绍了他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最新成果;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清华大学刘冬生教授作了“基于框架诱导组装的模块化纳米载药体系”报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刘志洪教授作了“上转换荧光分析”报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汪乐余教授作了“高性能纳米探针:设计、构筑与分析应用”报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张凡教授作了“近红外光学活体多重成像分析”报告,国家杰青北京大学要茂盛教授作了“Detection of Living System Biomarker Using BioSTAND”的报告;国家优青、青年长江湖南大学袁荃教授作了“无背景纳米生物分析方法研究”的报告。这些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充分展示了在化学、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环境、化工等研究方向与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程云辉致大会闭幕词,表达了对出席本次论坛的与会专家、代表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次论坛为各学科方向学者、教师与研究生提供了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创造了一个良好、活泼的学术氛围,对湖南省化学生物学科等领域的学术交流、学科建设、以及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坛合影
(文/杨盛 曹忠 图/刘湖 刘潇阳 何景扬 审/杨荣华)
版权所有 长沙理工大学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万家丽南路2段960号 邮编:41011
Copyright By CSUST . All Rights Reservered 2003-2014 | 域名备案信息:湘ICP备050038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