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教师风采 | 师者,教学相长也——成松柳

 

    大学里真正的宝藏,应是那一位位优秀且卓越的大学教授们,他们如同一册册典藏书籍,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温习与回顾。今天,我们一起翻阅长理教师典籍之成松柳老师,共同聆听他的长理故事。

 

 

业精于勤,行成于思30多年的教学沉淀

 

 

     始于热爱,行成于思。“长沙理工大学的文学专业有近40年历史,1984年开始招生,我是在1986年走上讲台的,当时研究生刚毕业就被分配到长沙水电师范学院中文系”。成老师向小编回忆起80年代的文学可是热门专业,很多人竞相报名,我当时对文学抱有极大的热情而选择了古代文学,尽管现在文学不像从前那么热门,却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时代的进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成老师所言,“文学不应该成为时代的主流,我们的时代更需要科技发展与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应该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潮。”,这其中似乎深藏着一位教授对文学学科逐渐边缘化的遗憾,也感受到成老师通达的学科意识。

 

      缘于纯粹,业精于勤。成老师说,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教师,课程不像现在这么重的负担,教师的身份也没有那么多元,更不需要一天到晚考核、填表,科学研究也完全出自兴趣。所以我们教师还是很幸福的,工作内容特别纯粹,有充分的时间留给教师们读书、备课和辅导学生。“一个教师首要是获得学生的认可,而学生对你的认可来自于你的专业知识、你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成老师和小编分享了初为人师的场景时,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奋斗的痕迹,他说,还记得最初教整个古代文学史,从先秦文学一直到元明清文学,我会花一个学期的时间来专门备课,当时学校图书馆正在建设中,为了能够查阅教学中的所有资料,我会跑到省图书馆里找个安静的地方查阅资料,设计教学内容。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一个好的大学教师一定是一位具备专业学术造诣的学者,”成老师总结了他这30多年的教学生涯说道,然而大学教师与学者还是有所区别的,面对不同时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要愿意陪伴学生共同成长,要舍得花精力在学生身上,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真正有吸引力的老师,一定是在言传身教中用广博的知识让学生信服;在学科专业上具备相当的造诣,具备研究学术问题的能力和为学生解决疑难的能力。

 

 

知之乐之好之:做一位成长型教师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此不疲的教学生涯。因为热爱,成老师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课堂教学,也会将时政与生活相结合,正如在思政进课堂这个问题上,成老师说“课堂思政,不应该是人为贴上去的标签,不应该游离于学科知识而硬加上某些元素,应是对学生的润物无声。在90年代,我做过探讨大学思政的课题——《中国古代文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在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用大量的事例来了解中国古代的志士仁人、了解他们的独立品格,了解他们在时代中的作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完善人格的教育过程。”好的课堂思政就是教书育人的过程,用教师职业化、专业化的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知新的阅读之旅。“从2013年开始,我挑选了200种中外经典,开始了重新阅读,至今已有10年,这十年我愿称之为重温经典之旅,这个阶段的阅读多了一份恬静,少了功利性,对很多作品的解读随着岁月经历的累积而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成老师和小编分享了在阅读后讲课的畅快,他说正如前段时间在图书馆给理工科学生即兴讲苏轼,和学生畅谈苏轼的旷达心态、真诚独立的个性,不知不觉竟讲了两个多小时。多元化阅读是我这些年在阅读中的心得与体会,也是常与学生讲的一句话,每一门学科都是观察世界的窗口,不同学科的阅读可以让人拥有更多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让人的思维更开阔,思考问题更全面。如经济学从资源配置来观察社会,社会学讲究人的群体性来看待社会,再如文学学习的本身就是多元化阅读的过程,文学与历史、文学与哲学等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专业见证成长

 

     当问及成老师,在他眼中,学生成长是什么样子时?成老师欣慰地回答道,大概是我看到学生从稚嫩到成熟的时候,经过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的沉淀,他们逐渐健全比较完整的内心世界;形成独立判断事物的价值尺度;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

 

     为此,我们特意访问了几位成老师的学生,在他们眼中,成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成老师的课堂风格

      校友曾高飞在文章中回忆,成老师的课被我们这些挑剔的年轻人喜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喜欢玩跨界——直到数年后,才明白这叫比较。 记得1997年,全国两会,有着典型湖湘文化特征的湖南老乡朱镕基当选总理,全班群情兴奋,议论纷纷。 第一堂课是成老师的。 成老师站上了讲台上,大家仍意犹未尽,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成老师见状,干脆合上教案,宣布说: “今天大家就来讨论讨论朱总理当选的事儿”。

      “成老师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有时我们会去他家里,和他聊天;有时我们会举行读书交流会,分享读书心得,我们常说成老师用聊天式答疑的方式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像我每周会用电话或面谈的形式与老师沟通,比如近期在读《论语》,我发现孔子不喜欢子路却为他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感觉甚是不解,老师给我解释道,子路是个直率但爱揭短的人,孔子虽不喜欢这种性格,但孔子是位极具师徒责任意识的先生,所以才会多次帮助和启发子路。”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刘世锦感悟颇深地向小编分享着。

 

成老师的语言风格

    96级中文1班校友宋徳发与小编分享了他与成老师之间的故事。“成松柳先生是我的“古代文学”课的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他正值壮年,学问的积淀已经很厚重,加上精力充沛,激情满怀,更加容易感染学生。”他的讲课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语言非常的哲学。他讲的三句话中至少有一句可以称之为“成松柳语录”,充分体现了思想的魅力,将我们迷得一愣一愣的,比如他说一个学生比老师成功才是老师最大的成功,立刻赢得热烈的掌声。尤其是他对很多问题的深入分析,都是我闻所未闻的,让我充分感受到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的差别。可惜,我上课不喜欢记笔记,所以当时虽然听得震撼,如今却记不得细节了,不然整理出一个完整版的“成松柳课堂语录”,那定能广为流传。

 

     二是声音非常磁性。他那标准的男中音,低沉而略显沧桑,不亚于《舌尖上的中国》的画外音,性感得一塌糊涂,我们听起来自然像欣赏美妙的音乐一样,非常享受。后来我做大学老师了,将成先生的这条经验总结为“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出不来”,在不同的场合广而告之,广大的青年老师们也深以为然,却又感叹模仿不了。

成老师的“侠客”精神

      成松柳老师看似温文尔雅,骨子里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客、自由奔放快意人生的孩童。第一次上他的课,我便以纯洁稚嫩之心问了一个白痴的问题:“老师,您指定的书我读不下去,怎么办?”“读不下去就不读呗。”干脆利落的回答震得我头晕眼花、嗔目结舌,至今依然余音绕梁。就这一句话,让一个原本只会听话的乖乖女刹那间参悟了自由、自主与个性,并开始以之为目标,执着追寻,92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何宇宏在文章中回忆道。

 

     “在课堂之外,成先生对学生也非常的‘仗义’。”校友宋徳发说,在我读研究生一年级时,成老师在《湖南社会科学》做兼职编辑,我寄过去一篇自觉写得很一般的习作《田汉与俄苏文学》,成先生很快就给我发表了,这篇文章后来成为我研究生提前毕业的主要“资本”。由此可见,成先生对学生的好,是不分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的,这促使我意识到完整和完善的大学教学,理应是课堂讲课和课外教学的统一与融合。

 

成老师的人格魅力

       校友宋徳发在他的文章中回顾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在学校那个老足球场上,我和班上最美的女生聊天,她说,成先生的学识和声音让他男人魅力十足,希望将来找一个男朋友像他那样。从此以后,我立志成为第二个成先生。今天的我,由于资质有限,并没有成为第二个成先生,也不知道那位班花有没有找到心目中的成先生。

 

 

 

成松柳简介:

 

长沙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二级教授

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屈原研究会、杜甫研究会理事、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屈原研究会副会长、长沙理工大学社科联执行副主席。

 

专业领域:唐宋诗词、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教学课程、古代文学研究方法、古典诗词经典研读、中国古代文学史

 

 

最后,我们来听听成老师对我们长理学子有怎样的祝福和期待吧!

 

     在大学期间,搭建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框架,认真读好本专业的经典作品;选择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网球、游泳、跑步等等都可以;大学里要有恋爱经验,大学的恋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有了这样的过程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编者后记:在与成老师沟通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小编体会到了校友们回忆中,成老师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授课风格。原来热爱是会让人发光发亮的,成老师对于古代文学的热爱,从他与小编沟通的字里行间中无不透露着。当说到苏轼时,他随口即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当谈到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堂课时,他会记起90年代讲李白时,忘了带教案和课本,在这样脱稿的情况下与学生洋洋洒洒地讲着李白的肆意人生,感悟到上课的最高境界——“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感谢成老师和各位校友们分享,让小编如临其境、思悟颇多,也让大学课堂的回忆平添一份回味无穷之感。编辑:冯欣 审核:王锦文 终审:郑延恒

 

校友之家公众号
基金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