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级研究生新生齐聚文科楼A402教室,聆听学院党委书记郑延恒主讲的新生第一堂党课。本次党课以“以‘晶格精神’铸就科技报国脊梁”为主题,旨在引导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科研方向、厚植家国情怀。

郑延恒从“晶格精神”的内涵出发,以晶体结构的“有序自由”为喻,阐释了一种兼具严谨规则与创新活力的人生哲学。他将“晶格精神”概括为四个维度:生长之向、协同之力、坚韧之核、秩序之基,分别对应方向选择、团队合作、抗压毅力与规则意识,鼓励新生在科研道路上既要有个人的坚守,也要有集体的协同。

党课中,郑延恒强调,作为材料学科的研究生,要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战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四个面向”的要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他特别提到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勇于攻关、敢于突破。


郑延恒还结合多位优秀校友的成长经历,如武子婿、佘珏芹、吴宝鑫等,展示了材料人在科研、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多元发展路径,激励新生树立榜样意识,绘制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成长图谱”。
在谈到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时,他强调“实验记录本是科研人员与物质世界最诚实的对话载体”,要求大家坚守数据真实、论文严谨的科研底线,让诚信成为“精神芯片中不可篡改的核心代码”。
最后,郑延恒以“三年之约”勉励全体新生:三年后,当学位帽穗庄严地从右拨向左,愿每个人都能自豪地说——我未辜负实验室的灯火、湖湘大地的厚望、以及那个不断超越自我的青春。
本次党课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堂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的“开学第一课”,不仅对“晶格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明确了作为新时代材料人的使命与担当,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科研学习,努力成为支撑中国制造的“时代晶胞”。
(图、文/何芷京 一审/谭方林 二审/邵巧艳 三审/郑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