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9日上午,为推动无障碍全龄友好建设,第二期星城无障碍先锋故事讲述沙龙在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分享会上,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实践者,用滚烫的生命故事和扎实的探索经验,为现场师生描绘出一幅充满人文关怀的无障碍社会图景。
“校园花园,成长的花园。”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风景园林专业创办人周晨教授,在分享会上将教学经历与自身感想相结合,强调花园营造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注入高校青年这股朝气蓬勃的新力量,在改造与建设项目中结合学科知识与实践经验,鼓励学生从课堂走入社区,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周晨教授还将几个社区营造项目进行比对,通过展现青年学生的力量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好的回应社区居民真实需求,保障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随后,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街道金科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蒋雯分享了自己社区建设的经验与心得。作为湖南首个残疾人友好社区,金科园社区秉持着“平等共建”的理念,坚持无障碍与适老化改造,社区内不仅无障碍建设完善,还创新打造了“残疾人创业基地”“残疾人之家”等特色空间,为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支持与社交平台。同时,蒋雯书记还带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花园建设,营造和谐优美的社区环境。当提到关于提高群众积极性的办法时,蒋雯强调了群众带头作用以及积分鼓励制的重要性,为社区治理提供新路径。同时她表示,希望长沙理工大学的建筑学子走进金科园社区参与花园营造,为社区建设以及无障碍环境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对残疾人最大的尊重是不关注差异,而是构建真正包容的环境。”中国残联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社会企业家、那伽树无障碍咖啡集合店创始人任家熠在分享会上谈到,引发在场师生对于无障碍议题的深度思考。任家熠指出,公众面对残疾人时常陷入“过度关怀”或“刻意回避”的误区。他强调,助人应建立在尊重对方需求的基础上,一句“您需要帮助吗?”是善意的起点,而“我需要怎么帮您?”则把主动权交还给当事人。通过亲身经历,他呼吁大众避免将残疾人标签化为“特殊群体”,不投以异样目光,不预设怜悯姿态,才是真正的平等。
面对现场同学提出当前社会对无障碍设施普惠性观念认知不足的问题,任家熠建议通过亲身体验活动让公众切身感受轮椅坡道、盲道被占用等问题,这也与建筑学院先前的“轮椅实操体验”模拟残疾人日常出行实践活动不谋而合。现场学生也纷纷发表观点,无障碍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老人、孕妇、负重者等所有人可能需要的公共设施。作为残疾人中的一员,任家熠不向命运屈服,跨越身体的残缺展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丰满。在谈及残疾人公益传播时,他犀利批判“网络乞讨”式营销,并主张公益宣传应聚焦残疾人作为社会参与者的能力,通过展现积极形象,传递“每个残疾人都想活好”的生命力量。
随着全场师生自发响起的持久掌声,第二期星城无障碍先锋故事讲述沙龙落下帷幕。这场跨越学界、社区与公益界的对话,不仅让无障碍的理念在青年心中扎根生长,更勾勒出多方力量协同共治的无障碍生态图景——高校以专业智慧赋能社区改造,基层治理以创新实践激活全民参与,社会企业以人文视角重塑公益价值。我们期待,当无障碍观念的种子在全民心中生根,中国无障碍建设的参天之树方能茁壮成长,为整个社会撑起普惠共享的文明绿荫。
(文|庄洁 图|陈惠茹 一审|王栩婕 二审|肖义慧 三审|熊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