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经历碰壁后,团队将目标锁定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罗坪乡,希望能够找寻到以覃姓为代表的纯正土家族血脉,了解罗坪土家族非遗文化与当代农村劳作生活之间的联系。

实践团对土家族罗坪乡乡长及支书进行采访。他们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罗坪乡的非遗文化传承现状以及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罗坪乡土家族人数占比率高达95%,2009至2018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文化艺术乡的称号。当地许多老人对土家族非遗文化如数家珍,不过自己却不能表演。他们一直在守望,一边感念浸透生活气息的民族文化,向往被土家族文化润色后的劳动生活,一边对非遗文化的流失束手无策,只能寄希望于那些优秀的传承人,而守望,成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最后的注目礼,对民族尊严的终极审视。哭嫁,在五十年前是家家户户都兴的一种婚嫁仪式,许多老人如今回忆起这件事都非常开心,可如今这种文化在当地已经失传,只能鼾睡在老人童年的梦中。对于“撒叶儿嗬”文化,当地知情者更是寥寥,有人透露这个文化不是石门土家族丧葬仪式的主流,因此想要保护它更是难上加难。

当晚,一场民俗风情节目在天地山水之间拉开了帷幕。九子鞭,土家舞蹈,土家山歌在舞台上尽情绽放。跳跃的星火,黝黑的皮肤,灿烂的笑容,每个动作,每个音调都表达着当地村民的文化认同感,虽然身处困境,但磨灭不掉的是那植根于生活的气息,是薪火相传的自豪。队员们发现,舞台上的表演者,几乎均是年龄40岁以上的中年或老年人,观众们也以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居多,这是中国城市化深入,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离开乡土农村进城务工而造成的必然影响。所幸乡土文明在罗坪乡现代化进程中并未失守,以九子鞭为代表的土家族文化正以活色生香的形式在罗坪乡村民的生活中发光发亮。
(文/贺毅 申东岳 图/杨展 许颖 审/魏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