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News and information

最新资讯

新闻动态

我校联合主办2025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大会

发布日期:2025-10-24  来源:

1022日至24日,我校联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5全国交通与能源融合创新技术发展大会在长沙举行会议以“交能融合创新 赋能强国建设”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交通、能源、电力金融等行业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参加

23日,大会主论坛举行。出席大会的主要领导和嘉宾有: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沙理工大学教授郑健龙,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刚,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扬,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综合交通发展促进分会会长、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原党委书记、主任李作敏,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志超,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市场开发部总经理卢静,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原司长邹逸桥,国家电网原总审计师辛绪武,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原党委书记易振国,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副主任王刚,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舒平,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先进,我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副校长刘朝晖、王磊,原副校长、交能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谈传生,代表严新平院士参加大会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袁成清,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蒋迎伟,国家开发银行交通运输业务部副总经理穆岚,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勇,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总经济师谭绍富,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刘正谊,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领域总裁王志武,三一集团副总裁周万春,创峰数智科技董事长张伶俐,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瑞发,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主任蔡翠,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气化公路研究与发展中心总经理王兵等。

高宏峰在致辞中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述了交能融合的重大意义和广阔前景。他表示,交能融合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是建设交通强国和能源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要充分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新基建和超大规模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深度融合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刘扬表示,湖南作为中部交通枢纽,正积极打造高速公路能源融合发展的“湖南模式”,通过在高速公路沿线大规模开发分布式光伏、建设“光储充换放”一体化综合能源站,不仅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转型,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他呼吁各方加强协同,共同推动交能融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李刚介绍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推动交能融合发展的系列举措。他表示,协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促进技术、产业、金融、政策的深度融合,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李创军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国家能源局将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努力推进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提质升级公共充电设施,稳步推进交通运输绿色燃料利用,坚持市场驱动,构建智慧生态系统,促进交能资源联合高效配置,推动交能融合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大会上午议程由李作敏主持,他介绍了大会的主旨和召开背景,号召与会专家学者以会议为契机,共同书写交通与能源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能源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授郑健龙以《中国交能融合的发展与展望》为题,深刻分析了我国交能融合的发展现状、特点、面临问题与挑战。他认为,交能融合的核心内涵是开发可服务于交通运输的高效绿色能源,其核心表征是交通能源绿色化率。他建议,通过交通基础设施新能源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供应安全保障、交通运输装备绿色化转型、多源异构绿色能源与交通系统高效协同等路径,实现交通运输用能的绿色化转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作《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革命——能源交通融合发展技术展望》视频演讲。他预测,未来交通能源系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交通载具多元化,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将长期并存、协同发展;二是能源系统智能化,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将成为标配;三是商业模式创新,使电动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的储能单元和能源交易主体。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袁成清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严新平作《水路交通能源融合的关键技术》主旨演讲。他系统分析了水路交通用能需求的演化趋势、现状与挑战,并介绍了绿色港口、清洁船舶、岸电系统、氢能及氨燃料船舶等技术的应用实践。他提出,应构建“港口—船舶—航道”一体化的绿色能源体系,推动水路交通的全面绿色转型。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志超分享了《深耕交能融合实践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交能融合的中交实践和方案》。他表示,中交集团未来将在交通能源一体化系统建设、智慧交通能源管理平台、交通装备电动化和能源供给清洁化协同、交通与能源融合新型商业模式四大方向发力,为交能融合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来自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网络领域、国家开发银行交通运输业务部、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创峰数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和我校的专家学者也分别在主论坛作学术演讲。我校副校长刘朝晖深入剖析了中国公路交通与能源融合面临的机遇,如庞大的路域空间资源、旺盛的能源需求与数字化转型趋势等,并倡议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大会下午议程由我校副校长王磊主持。大会发起了“电动重卡低碳货运走廊倡议”,正式发布了《2025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报告》和《电动重卡兆瓦超充产业链与应用发展报告》,同时举行了“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颁证仪式。大会最后,我校交能融合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谈传生介绍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交能融合发展分会的筹备情况。

24日,6场分论坛同期举办。其中,我校承办了“交能融合理论与实践”“交能融合技术创新与发展”两场分论坛;其他论坛分别聚焦“交通与新能源创新融合发展”“源网载储系统创新与产业发展”“公路沿线充换电生态”“交通与绿色燃料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分享。

(文/陆旭东 刘飘逸 图/李泰儒 一审/涂道勇 二审/魏建国 三审/邱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