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应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邀请,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何晓晓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访问。上午10:00,何教授在云塘校区工科三号楼A-320会议室作了题为“生物纳米探针的活体生物效应及肿瘤成像研究”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化学学院副院长曹忠教授主持,曹教授首先代表学院向何晓晓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介绍了何教授在生物功能化纳米材料及活体分子成像和药物控释载体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化学学院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百余人聆听了报告。
何教授首先就 “传统的活体分析方法—终点分析方法” 的三个技术瓶颈展开介绍:即Space(空间)— Time(时间)— Ultrasensitivity(超灵敏度)。接着以 “荧光纳米探针” 为主线,从三大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第一,功能化纳米探针的设计与制备,分别以核壳型SiNPs的设计与制备、靶点刺激应答性介孔SiNPs的设计与制备及金属纳米簇探针的设计与制备做了具体讲解。第二,功能化纳米探针的细胞、亚细胞成像,从示踪细胞表面抗原或受体实现肿瘤细胞和病原菌高灵敏检测、一步法构建银纳米簇/核酸适配体复合物应用于肿瘤细胞识别和成像、基于SWNT的激活式Aptamer探针肿瘤细胞识别和成像、揭示细胞内吞机制实现亚细胞成像和定位及细胞内定向诱导及控制释放五个方面进行介绍。第三,功能化纳米探针活体成像,从SiNPs活体生物效应、基于金纳米簇的肿瘤活体成像及基于FRET效应的长Stocks位移近红外SiNPs活体成像三部分进行了阐述。何教授不紧不慢的语言及脉络清晰的讲解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学术报告会后,何教授对现场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气氛非常活跃。何教授的详细讲解、透彻分析让聆听报告的师生们受益匪浅。
附何晓晓简介:
何晓晓,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出生,1999年获湖南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湖南大学分析博士学位。2006年晋升为湖南大学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2009-2010年在美国Stanford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是“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013年)”获得者。
现担任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物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生物功能化纳米材料的肿瘤、病原微生物和重要生物活性分子检测以及活体分子成像和药物控释载体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博导类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在Acc. Chem. Res.、Proc. Natl. Acad. Sci. USA、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Commun.、Anal. Chem.、Bio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源刊论文14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排名第2)、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排名第2)、第十四届“湖南青年五四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湖南省总工会“芙蓉百岗明星”、“湖南大学优秀教师”、“湖南大学科研标兵”、“湖南大学智勇杰出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