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相关单位:
根据《关于组织2015年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评审奖励工作的通知》和《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成果评审奖励办法》(长理工大教〔2009〕54号)有关要求和文件精神,经项目组申请,所在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学校批准,“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群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等42项教学成果获得2015年教学成果奖。
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提交至教务处教学计划与改革办公室(云塘校区一办公楼A-105室)。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姓名,并加盖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并有本人签名,否则不予受理。公示为期10天,成果争议期截止到2015年10月8日,联系电话:85258565。
公示成果奖名单如下:
序号 |
成果主要 完成单位 |
成果名称 |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
获奖 等级 |
1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群研讨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
2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岩土与隧道工程核心课程群建设与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周德泉 贺炜 柳厚祥 张永杰 赵晖 |
一等奖 |
3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依托省级创新训练中心,构建大学生电子创新人才培养第二课堂的长效机制 |
马钧 张一斌 樊绍胜 贺科学 曾洁 |
一等奖 |
4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融合认证标准和校企合作的电气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马瑞 陈元新 曾洁 曾祥君 蒋铁铮 |
一等奖 |
5 |
外国语学院 |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谭姗燕 柳晓辉 华立群 熊丽君 肖健玲 |
一等奖 |
6 |
设计艺术学院 |
依托学科竞赛和CDIO模式培养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王健 谢琪 肖虹 张剑 王龙 |
一等奖 |
7 |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基于云平台的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在本科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李应求 王键 龚红仿 仝青山 |
一等奖 |
8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
陈立中 黄跃红 黄娟 唐英 卿定文 |
一等奖 |
9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电厂化学课程群系列教材建设(教材) |
汪红梅 李宇春 朱志平 杨晓焱 张芳 |
一等奖 |
10 |
交通与运输工程学院 |
测绘类课程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
徐卓揆 贺跃光 徐鹏 熊旭平 廖中平 |
一等奖 |
11 |
交通与运输工程学院 |
成果导向下交通运输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 |
周和平 柳伍生 李利华 盛玉奎 周骞 |
一等奖 |
12 |
交通与运输工程学院 |
道路工程本科生创新性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 |
李平 刘朝晖 李盛 秦仁杰 魏建国 |
一等奖 |
13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能源动力类专业多维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
陈冬林 周臻 姜昌伟 鄢晓忠 田向阳 |
一等奖 |
14 |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
刘志强 杜荣华 吴康雄 唐宏兵 胡林 |
一等奖 |
15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普通高等学校工程财务系列教材建设及实践 |
赵华 王治 贺云龙 张鼎祖 杨成炎 |
一等奖 |
16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会计综合实验》教学体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廖小菲 杨敏 杨成炎 刘洪深 周婧 |
一等奖 |
17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注重培养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唐贵平 何兴 邓敏 廖家欣 杨昌虎 |
一等奖 |
18 |
继续教育学院 |
依托“一个中心。二个辅助”的教学模式改革成教数学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
王跃恆 李志源 朱恩文 刘文军 鲁大庆 |
一等奖 |
19 |
水利工程学院 |
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基于关联知识挖掘的工程化课件提升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 |
张贵金 李梦成 盛松涛 秦卫星 雷鹏 |
二等奖 |
20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电工学系列课程信息化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彭曙蓉 汤放奇 曾祥君 夏向阳 吴素平 |
二等奖 |
21 |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周任军 丁丹 李婵 周力行 邵巧艳 |
二等奖 |
22 |
设计艺术学院 |
协同创新理念下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张剑 黄柏青 林海燕 方怿 肖虹 |
二等奖 |
2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与实践 |
张承安 洪源渤 梁建新 唐土红 鲁芳 |
二等奖 |
24 |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
强化实践,突出创新,构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
张跃飞 曹忠 戴益民 杨荣华 李浔 |
二等奖 |
25 |
文法学院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改革初探 |
张海燕 周云鹏 宁淑华 邬智勇 |
二等奖 |
26 |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
以“互联网+”时代需求为导向的软件开发类课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邓泽林 李峰 蒋加伏 胡宁静 宋云 |
二等奖 |
27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何建军 周鹏展 任延杰 石阳春 唐明珠 |
二等奖 |
28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理工科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向柔化及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
洪联英 周建华 彭新宇 阳立高 彭爱兰 |
二等奖 |
29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
多层次递进提升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陈传盛 刘其城 叶昌 杨现锋 成茵 |
二等奖 |
30 |
体育学院 |
普通高校体育健身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
钟武 李立平 曾石山 凌月红 张恳 |
二等奖 |
31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产学研结合的城市规划实习教学研究与实践 |
徐海燕 熊鹰 李洪 王轶 廖敏 |
三等奖 |
32 |
土木与建筑学院 |
就业新常态下城乡规划专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唐常春 严钧 邹芳 王浩钰 袁敏 |
三等奖 |
33 |
外国语学院 |
大学英语提高课程建设之实用英语写作能力培养 |
黄坚 阎瑾 唐香南 柳晓辉 刘坛孝 |
三等奖 |
34 |
设计艺术学院 |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研究 |
王忠 |
三等奖 |
35 |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
信息化视觉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王芳 周富照 李景 王桦 李昕 |
三等奖 |
3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知信行一体化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李雨燕 易显飞 唐土红 傅如良 郭华 |
三等奖 |
37 |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新体系构建与实践 |
张军辉 刘朝晖 秦仁杰 赵锋军 秦志斌 |
三等奖 |
38 |
文法学院 |
新闻专业课程研讨式案例教学研究与模式建构 |
魏明革 赵继光 朱小艾 耿蕊 陈睿 |
三等奖 |
39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基于CDIO的热工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
王鸿懿 刘代飞 申忠利 谢七月 曾竞 |
三等奖 |
40 |
汽车与机械工程学院 |
“质量与可靠性工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 |
蒋仁言 武和全 胡林 |
三等奖 |
41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团队学习与项目研究”相结合的卓越会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
邓学衷 袁江云 李凤莲 邓英 |
三等奖 |
42 |
招生就业处 |
基于可雇佣性的工科本科生就业共同体构建与实践 |
田双喜 吕松涛 杨建军 艾楚君 |
三等奖 |
教务处
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