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湘教通〔2022〕14号《关于开展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和教务处发布的教通字〔2022〕3号《关于做好202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转发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以及202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补充通知》文件精神,通过教师自主申报,经学院和部门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共遴选出拟授奖成果46项(含城南学院),其中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3项、二等奖23项。同时,根据省教育厅湘教通〔2022〕14号《关于开展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经专家评审拟推荐23项参评湖南省第十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评(其中21项代表长沙理工大学参评、2项代表城南学院级参评)。现将结果进行公示,若对评审结果有异议,请于2月25日中午12:00之前,以实名书面形式向教务处或监察处提出异议,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及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否则恕不受理。
咨询电话:0731-85258562(教务处)
监督电话:0731-85258529(纪监处)
附件1:长沙理工大202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项目名单
教务处
2022年2月22日
附件1:长沙理工大2022年校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项目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评审结果 |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2 |
“思政引领、产教融合、竞赛助学、实践致用”培养物流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
一等奖 |
3 |
夯实特色、服务需求、多维融合、持续改进的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实践 |
二等奖 |
4 |
面向交通电力行业的测绘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5 |
面向国家交通发展战略的“五融合”道路工程卓越人才培养 体系 |
二等奖 |
6 |
思政引领、专业融通、实践赋能——新基建视阈下土木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一等奖 |
7 |
新时空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8 |
基于“五位一体”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岩土类课程教学改革与 实践 |
二等奖 |
9 |
挖掘实验教学资源 创新力学实验能力培养模式 |
二等奖 |
10 |
以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11 |
基于“三层次、四模块”构建“学-研-实-产”给排水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二等奖 |
12 |
地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有”课程的建设模式 |
一等奖 |
13 |
面向工程、强化实践、倡导探索,培养电气信息创新人才 |
一等奖 |
14 |
“一体两翼三驱动”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15 |
基于VR技术的能源动力类专业课程MOOC建设及智慧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16 |
能源动力类专业“产教融合+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二等奖 |
17 |
服务“双碳”战略的能源电力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18 |
地方高校工科学院系统推进通专融合教育的十年探索 |
一等奖 |
19 |
产业升级驱动下地方高校汽车类专业改造实践 |
一等奖 |
20 |
“对接战略、面向产业、服务行业”地方高校通信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21 |
基于能力导向的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双驱动计算机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22 |
“双结合双递进”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23 |
基于CDIO理念的轻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24 |
基于“多线”并行模式的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一流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实践 |
二等奖 |
25 |
创新引领、项目驱动、多方协同,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
一等奖 |
26 |
“双主体”发展战略下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27 |
地方高校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的探索与实践 |
二等奖 |
28 |
构建“五经五纬”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 |
一等奖 |
29 |
思政引领,竞赛驱动——统计学专业学生数据分析与创新能力融合的改革与实践 |
二等奖 |
30 |
体系创新 资源融合 通专能力——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31 |
依托产业学院的“四维矩阵”数智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32 |
引领、融合与提升——理工类双非高校新商科建设模式创新、实现路径及实践探索 |
一等奖 |
33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五化”体系建设的金课创新发展 模式 |
二等奖 |
34 |
面向基础行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35 |
铸守初心、融通文工摆渡文化----长理英语专业建设的“新文科”实践 |
二等奖 |
36 |
湖南省属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
二等奖 |
37 |
以项目化、训练式、合作型教学为中心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38 |
工程法复合型人才三元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39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信行一体化模式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40 |
新时代高校大思政“理论-实践-网络”课堂协同育人模式 构建与实践 |
二等奖 |
41 |
思政引领,排舞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42 |
基于“四融合”的工程财会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一等奖 |
43 |
“基础+主题”思政教育模式:培育时代新人的“长理实践” |
一等奖 |
44 |
“四融入三层次五位一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一等奖 |
45 |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中国声音——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46 |
课程思政赋能社会主义“中国建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一等奖 |
附件2:拟推荐参评第十三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序号 |
成果名称 |
备注 |
1 |
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交通运输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长沙理工大学 |
2 |
思政引领、专业融通、实践赋能——新基建视阈下土木类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
3 |
新时空背景下桥梁工程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
4 |
地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四有”课程的建设模式 |
|
5 |
面向工程、强化实践、倡导探索,培养电气信息创新人才 |
|
6 |
服务“双碳”战略的能源电力类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
7 |
地方高校工科学院系统推进通专融合教育的十年探索 |
|
8 |
产业升级驱动下地方高校汽车类专业改造实践 |
|
9 |
基于能力导向的产教融合、赛教融合双驱动计算机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
10 |
“双结合双递进”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
11 |
创新引领、项目驱动、多方协同,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
|
12 |
构建“五经五纬”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数学+”应用型创新人才 |
|
13 |
体系创新 资源融合 通专能力——地方高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
14 |
依托产业学院的“四维矩阵”数智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
15 |
引领、融合与提升——理工类双非高校新商科建设模式创新、实现路径及实践探索 |
|
16 |
面向基础行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业财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
17 |
工程法复合型人才三元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
18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信行一体化模式构建与实践 |
|
19 |
“基础+主题”思政教育模式:培育时代新人的“长理实践” |
|
20 |
“四融入三层次五位一体”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
|
21 |
课程思政赋能社会主义“中国建造”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
22 |
“思政引领、产教融合、竞赛助学、实践致用”培养物流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 |
城南学院 |
23 |
基于“四融合”的工程财会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